• 25阅读
  • 0回复

在各地报纸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5-26
第3版()
专栏:在各地报纸上

在各地报纸上
批评应当尖锐些
五月八日,安徽日报刊出了一篇短文:“应当十分尊重党员‘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工作人员’的权利”。文中批评了一个县在召开党代表大会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扬民主。这个县的直属机关代表团团长曾经不止一次地要求在大会上发言,对县委某些委员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批评,但是他的要求竟没有得到大会主席团的批准。某代表在发言中批评了县的领导干部,有一个负责工作人员不但不虚心倾听,反而表示不满,并且追问批评者的姓名。
党的代表大会能不能开得好,首先要看是否充分发扬了民主。而要充分发扬民主,关键又在党的负责干部有没有自我批评精神,是不是欢迎和保护自下而上的批评。安徽日报在安徽各县、市即将普遍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的时候,通过这样的事例提出这个问题,对推动各地开好党的会议显然是有帮助的。
遗憾的是,这篇短文中的批评不够具体、不够尖锐。究竟是哪一个县的事情?谁粗暴地阻挠了党员行使民主权利?所有这些对读者来说,是一个谜。
不能“单打一”
有些地区的农村生产工作曾经出现过“单打一”的现象:只注意农业生产,不注意副业生产;只注意粮食作物的生产,不注意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有些农民报纸的宣传也有这种“单打一”的现象。据福建日报五月十三日发表的一篇报纸评介说,最近一个时期,福建各地报纸在指导粮食生产的同时,普遍地忽视了多种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的宣传。许多山区的报纸关于林业生产的宣传数量既少,质量又差。闽北的茶叶是全国有名的,但是闽北人民报却不注意茶叶生产的报道。在沿海地区的报纸上,渔业生产的报道很少。各地报纸对于大豆、花生、甘蔗、土烟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以及造纸等副业生产,也缺乏应有的指导。
报纸重视粮食增产的宣传,这是对的;但是忽视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副业生产,不从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出发进行宣传,就不对了。事情很明白:国家和人民固然需要增产更多的粮食,同时也需要按照计划增产各种经济作物。而对于农业合作社来说,也只有发展多种经济,增加生产、增加社员的收入才更有保证。福建日报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各地农民报纸注意。
“丁贵的愉快和苦恼”
丁贵是沈阳变压器厂的卷线工人。他在1953年的半年工夫里,找到了五十多个生产窍门,其中有些很有价值。于是,领导者在大小会议上都表扬他,号召大家“以丁贵为榜样”、“向丁贵学习”。他的模范事迹还被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纪录影片。
这以后,丁贵便骄傲起来,不好好干活。工人批评他,他说:“连领导上还没给我老丁提过一条意见呢,你们倒比领导英明了!”事情也真是这样,工人把意见反映给车间主任,他不处理,还说:“丁贵是我们车间的窍门大王,应当树立他的威信!”支部、党委和厂长,也都不过问这件事情。
当丁贵接连出了质量事故,甚至发展到写退厂申请书的时候,领导者这才为丁贵的事情忙起来了:在大会小会上批评他,调他到锅炉房抬煤,……。青年团组织还开除了他的团籍。这样,丁贵由“窍门大王”变为“废品大王”,由愉快一变而为苦恼。
五月九日的沈阳日报,在一篇题为“丁贵的愉快和苦恼”的文章里介绍了这件事情。正像这个报纸在同天发表的一篇评论中说的,从这件事当中,应该吸取到重要的教训。教训是什么呢?可以再看看“丁贵的愉快和苦恼”一文里的一段报道:今年一月丁贵又愉快了。这个工厂新来了一位党委书记,他发现了这个问题,把它提到党委会上作了研究,检查了领导工作中的缺点。书记本人又同丁贵谈话,帮助他认识自己过去的缺点,厂长还下命令把丁贵调回原来的工作岗位。丁贵又积极起来,正在争取当先进生产者。文章最后写道:现在“领导上和过去不同了,对丁贵不仅有表扬,还及时地指出他的缺点。”这里,就不只说出了教训,也说出了接受教训的方法。
正当先进生产者运动到处蓬勃开展的时候,在报纸上介绍丁贵这样的事例,对一些企业领导者将会是一付很好的清凉剂。这篇文章也向报纸指出了:不单要报道先进生产者运动中的进步和成绩,也要提出其中的问题和教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