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战后西德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5-29
第3版()
专栏:

战后西德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胡骑
“经济奇迹”的神话
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西德的经济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速度上超过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十年的期间,生产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向。因此就有人鼓吹西德的所谓“经济奇迹”,把事情渲染得好像资本主义已经发现了改变它发展的周期性,甚至永远摆脱危机的妙方。为了明了这种“奇迹”的实质,我们值得对西德经济战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一些实事求是的观察和分析。
总的说来,工业生产的增长是相当快的。与战前1936年相比,战后第一年的生产只及大约三分之一,到1949—1950年的时候已经恢复,去年增加到了二倍以上。增加得特别迅速的是那些和美国垄断资本关系最密切,在战后完全没有按波茨坦协定加以分散的垄断资本集团,例如,以1955年和1936年相比,石油的生产增加了六倍以上,汽车约增加了二倍半。
战后工业生产方面这种迅速的发展,有着许多具体的因素,例如,战后西德迁入了一千多万移民,这为西德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廉价劳动后备,带来了额外的社会需求和为数可观的资金;但是主要的因素是: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出口贸易和资本输出方面的急剧扩张,对工人的加重剥削以及扩军备战的影响。
固定资本的投资热
战争使一部分工厂设备受到破坏,战后又拆卸了一部分,保持完整无损的企业和设备也在战时受到严重耗损或者已经陈旧,加上新的工业部门的兴建,这就构成了对于资本货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战时积累起来的房屋和消费方面的巨大需求,也对工业的投资起相当的刺激作用。
从1948到1955年,基本投资(不算占领费投资)总额在一千五百亿马克以上。从固定资本投资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这方面活动的特殊活跃。在1953年时,固定资本投资约占国民收入的29%。(1929年时这个比重还不到18%。)投资总额的一半左右是企业利润的再投资,比重远较1929年危机前的时期为大。这也反映出在有利的市场和其他的条件下,企业扩大再生产和重新装备的热潮。
这种固定资本投资热,是战后西德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推动工业技术的改进,劳动生产率急速提高,同时工人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就使生产获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但是如我们在上面所已经提到的,这种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是在长时期的战争之后的有利市场条件下发生的。
资本主义的任何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和扩大,需要国内外非常有利的市场条件来使这种投资得到庞大利润,否则资本家宁愿使用陈旧的机器。在西德战后大规模更新设备的热潮中,采煤业并未进行机械化,埃森的采煤迄今仍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因此,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或扩大只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限度内发生作用的因素,它绝不可能构成资本主义永恒“繁荣”的基础。
事实上,西德固定资本投资,很大部分是取自银行贷款,特别是去年,银行贷款数额急速增加,成了资本的主要来源。同时,就在去年冬天,像汽车业这样一个最兴盛的企业中,第一次出现了由于市场困难增加而大批解雇工人的事情。资本扩大过程的这种显著的不健康性质,引起了真正的恐惧,银行在去年八月提高了贴现率。这是许多年来第一次。可是不过七个月之后,在今年三月,又第二次提高贴现率。这说明,资本家对于继续大规模扩大投资的前途,信心已经开始动摇,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这个促使生产上升的因素正在失去作用。
对外的经济扩张
战后西德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输出的急速扩张。战争刚结束的时候,西德实际上没有什么出口,到1948年,也还不到战前的五分之一,因此每年都有巨大入超。1948年以后,西德加紧了输出的努力。朝鲜战争的爆发给了西德垄断资本大好机会,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恢复和扩张其势力。当时美、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忙于扩充军备,西德乘机发展,出口迅速增加。1951年出口量就增加了43%,按价值计算增加了74%,出入口在那一年已经接近平衡,接着就转为出超。到1954年,出口量较1950年高约一又四分之一倍,出口值高一点六倍以上,全年出超达27亿多马克。
在这方面有几个值得注意之点。第一是出口货中资本货的比重特别大。在西德出口中,机器和化学品占60%,比重较美英都高。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机器出口中,西德占了五分之一。其次,西德出口贸易的扩展在所谓落后地区特别急剧,从1953年到1954年,西德对中东地区的出口增加了一半,对拉丁美洲(美元地区)增加了五分之二,对非洲增加了三分之一。第三,出口在工业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约占总销售量的15%(1954年),特别是机器,出口占到生产的大部分。这些特点说明,西德垄断资本作了巨大的努力来夺回它战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的阵地,并且特别致力于在落后地区的经济扩张。
西德垄断资本并不限于单纯输出商品,而且不断地扩大资本的输出。自从1952年2月制定了关于资本输出管理的法律以来,资本的输出急速增加。这方面的活动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投资,从1952年到1955年,资本输出的年率增加了十几倍,总数约达八亿马克。另一种形式是通过贷款、提供技术和设备等取得经济权益,主要是对落后地区国家输出资本货。
由于技术改进和对工人加重剥削,加上政府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和资助出口,西德垄断资本在国际市场上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较新的技术和较短的交货期吸引主顾。几年来,它已经再一次成为英法等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严重的竞争对手。从出口总量来说,它已经赶过法国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英的第三个大出口国,并正在赶上英国。在西欧大陆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它已经超过了英国。西德的商品和资本已经严重地打入英、法、比等其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和它们的殖民地。有意思的是,当西德出口急速增涨的时候,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却大大降低了。
西德在战后对外经济的急速扩张,是刺激生产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输出的前景黯淡
这个因素同样受到市场条件(在这里是国际市场条件)的限制,而前景是并不光明的。像朝鲜战争这样的机会,不大可能再有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涨和它的贸易范围的扩大,以及新近获得独立的国家逐渐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在不断缩小。在这片萎缩的市场里,经济和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各个垄断资本集团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愈来愈激烈。而西德垄断资本重新挤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得这种情况更加尖锐起来。
西德恢复和扩张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的势力,本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曾经需要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展开顽强的斗争。在和美元区(主要是北美)的贸易方面,西德一直都有很大的逆差,而向英镑区市场的渗入,也受到关税壁垒的严重阻碍。现在西德已经差不多恢复了它战前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在危机日益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西德要进一步进行扩张,不能不遭遇到更加剧烈的对抗。值得注意的是,1955年西德虽然继续保持大量出超,但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了出超额下降的现象,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从二十七亿马克降到十二亿马克。在去年八月、九月和今年一月还连续出现了入超。因此我们看到,促进了西德战后经济发展的这一个向外扩张的因素,也正在失去原来那种特殊有利的作用。
最近,西德著名的垄断资本家克虏伯表示希望能取得同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的均等机会。他这个表示是针对美国所施加的“禁运”而发的。克虏伯不过是西德为数愈来愈多的、公开对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贸易表示浓厚兴趣的大资本家中的一个。如果曾经以“枪炮大王”闻名的西德资本家现在也公开表示要突破“禁运”来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的贸易,那末西德工业市场问题之紧迫就可想而知了。
劳动人民的贫困化
不断地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和打击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1948年在西德片面实行的“货币改革”就是对人民生活水平的一次凶恶的进攻,而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垄断资本的资产。战后西德工业的迅速发展,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的。由于企业大规模使用新装备和技术改进,生产率在过去的五年中平均每年提高约9%,比美国要高得多。同时加班加点的现象十分普遍,每周工作时间平均超过五十小时,在某些工业部门里长达六十到七十小时。资本家剥削到的利润大大增加了。从1950年到1955年,公司利润总额增加了三倍。以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为例,以1952—1953年度和1950—1951年度相比,它从每个工人身上榨取的利润增加了将近一倍半。这种巨大的超额利润刺激企业主竭力扩大再生产,同时提供了扩大生产的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是工人们并没有从生产增加中得到应有的好处。工人工资的增长率不到工人平均生产增长率的三分之一。总的工资费用在国民收入和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而且由于生活费用特别是主要食物价格和房租的急剧上涨,工人的实际收入也降低了。还有随着军事开支增加而不断加重的捐税(在过去五年中差不多加重了一倍)。为了维持自己和一家的生活,工人被迫加强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时间以至借债来添补收入。目前西德工人平均所负债务超过一个月的平均收入。由于工人的过度疲劳,工伤事故,职业病和早衰的现象增加了。而且工人们不得不以他收入的更大一部分用于必需的恢复体力和偿付债务。根据西德工会的材料,西德工人每月平均收入280马克。但一个四口之家的最低生活费是480马克。所以不论西德官方的统计如何用歪曲了的生活费和工资指数来进行粉饰和欺骗,实际情况是西德劳动人民的地位相对地和绝对地大大恶化了。这里还必须提到数达一百万以上的失业常备军。
劳动人民的贫困化,在主要食物消费量的减少上显明地表现出来。目前,西德每个人平均的消费量,同战前几年比较,肉类和面粉制品减少了14%,黄油减少了16%,蔬菜减少了21%。在整个国民总产值中,个人消费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小,只占大约57%。 
资本的高度集中
和劳动人民贫困化同时发展的,是资本进一步集中和金融寡头统治进一步加强的过程。就西德来说,资本的集中和金融寡头的统治,以及垄断资本和国家机器的结合,在程度上可以说超过其他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几十个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控制了全部股份资本的三分之二以上。代表了主要垄断资本集团利益的三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旧德国就保持金融寡头的统治。近几年来,在经过了一场所谓分散化的把戏之后,它们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实际上操纵着西德的国民经济并直接掌握着国家机器。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的国家机器,从各方面采取有利于垄断资本集团的措施。同时,通过国家经营的方式,垄断资本进行了巨大规模的投资活动。政府经过各种途径提供的资金占了固定资本投资的29%(1953),比额远远超过1929年前几年经济上升时期。所谓国营企业所控制的资金总额达几十亿马克,在西德形成了一个广布的资本网。国家机器和国家资本的大规模活动,表明了垄断资本的高度发展。
西德的垄断资本在战后不仅复活了它们的卡特尔组织,而且也恢复了国际垄断卡特尔的活动。这方面主要的是和美国垄断资本的勾结。西德垄断资本借助美国垄断资本的力量来加速恢复自己的势力;美国垄断资本则竭力建立对西德的控制,利用西德的军国主义势力和战争经济潜力,为自己的战略目的服务、排挤英法,并且从西德工人身上榨取可观的利润。美国资本的扶持,是战后西德垄断资本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可克服的弱点
这样,我们看到西德战后经济两极的发展,一方面是广大人民贫困化,另一方面是资本的高度的集中化。这一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及产品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这反映在不断地扩大生产的倾向同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相对和绝对地缩小之间日益加深的矛盾。在经济矛盾加深的基础上,西德的社会矛盾也愈来愈尖锐了。西德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者曾经大事宣传所谓劳资“合伙”,吹嘘西德相对平静的劳工状态,这种吹嘘已被事实所击破。最近两年来,西德工人阶级争取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的斗争又有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在1955年秋天,罢工人数达到二百三十万人之多。去年一年,罢工损失的天数超过了战后历年的总和。这说明,西德的工人们是愈来愈不能再忍受垄断资本残酷的压榨和低下的生活水平了。
健全的经济的发展,只能是依靠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的消费和购买能力;但是垄断资本主义走的恰恰是相反的方向。正是在这里,存在着西德经济的基本弱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克服这个弱点。
军事化的老路
从上面所说的情况我们看到,对于西德的经济来说,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的市场前景都是不光明的。西德垄断资本现在正在走上大规模扩充军备的老路,想靠军备生产来保证自己的最大利润。按照目前的扩军计划,西德在三年期间内将以四百五十亿马克拨作军用,每年平均约占目前国家预算支出的二分之一。
军备生产的因素在西德战后经济发展中并不是新的。由于国际协定的限制和人民强烈反对重新武装,西德要公开地大规模增加军备生产不能不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复仇主义的德国垄断资本,和一心要利用西德工业力量为自己的战略目的服务的美国垄断资本,从开始就设法恢复西德的战争经济。这一点一直是战后西德经济政策中不可分的一部分,而且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这从下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以1955年和1936年比较,和军备有关的生产部门产量增加了大约一倍半,而消费品部门的生产只增加了大约四分之三;这方面还必须考虑到人口和出口的巨大增加,有些消费品的生产,按人口平均计算甚至还不到战前的水平。在过去的两年中,由于美国加紧推行重新武装西德的计划,特别是制造了巴黎协定,大规模军备生产的前景更刺激了企业的活动。巴黎协定批准后,西德股票,特别是生产军火的公司的股票,价格急剧上涨,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1954年第四季以后,生产增长的速度再度加快,显然是和这个因素有关系的。
但是,军备生产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可以暂时延缓危机的爆发,却丝毫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而且还加深这种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战时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的军事化破坏正常的国民经济生活,使生产片面发展,把愈来愈多的财富和资金消耗于非生产性的军备,同时使劳动人民的地位恶化,负担加重,到一定阶段,这就引起民用生产部门的萎缩,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发生障碍,同时,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更趋于扩大。美国在第二次大战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大规模的军事订货在开始一个时期推动了总的生产指数上涨,但就在同时,在一些企业部门里,生产却开始下降。随着经济军事化的向前发展,这方面的发展也日益显著,终于在1943年的后期,虽然那时战事正空前激烈,美国政府的军事开支正趋近高峰,但是工业总生产指数却出现了下降。
由此可见,军事化绝对医治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痼疾,而至多是对垂死的资本主义经济起一种吗啡针的作用而已。
走向新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
战后西德经济的发展,和其他那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对地来说,的确是比较稳定的。这一发展的事实说明,虽然是处于总危机的深入阶段,资本主义经济也还能够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而在技术和生产方面继续得到某种限度的发展,甚至暂时出现某种繁荣的景象。
但是,从前面分析的西德战后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西德经济过去几年来的繁荣情况,只是一种暂时和表面的现象,因为主要地是由于一些暂时起作用的因素凑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战后在各资本主义国家都或多或少已经起过或仍在起着类似的作用。它们在西德表现得特别显著和集中,这就是西德的经济在战后获得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大的发展的唯一原因。但是这种暂时性的因素绝不可能改变西德经济的本质的脆弱性。生产二部类发展的不平衡,出口市场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的两极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在和平时期的军事化趋势,都说明这种本质上的弱点。去年下半年以来,西德资产阶级开始谈论“过度繁荣”的问题。也就是这种脆弱性的反映。
由此我们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呢?结论就是:战后西德经济是沿着典型的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发展的。资本进一步集中,金融寡头的统治加强了。对外进行了猛烈的经济扩张。由于各种因素的凑合,工业生产的总量有了迅速的增长。垄断资本获得了空前的利润。但是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地位更加恶化了。扩大了的生产同相对和绝对地缩小的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大;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工人们已经不能再忍受垄断资本的无穷压榨和生活的穷困,而开始对资本的压迫展开广泛和坚持的斗争。同时,一些刺激生产的暂时性因素(包括在过去几年中对西德垄断资本有利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条件)正在逐渐失去作用。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加深了。经济的军事化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切内在矛盾更加尖锐地发展起来。这里并没有什么“奇迹”,也不会有什么“持久的繁荣”,一切的标志都指向一个前途:新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