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不能再忽视中药材的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6-04
第2版()
专栏:

不能再忽视中药材的生产
姚丹
四川省是全国最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全省共产各种药材四百五十多种,算上草药共有八百多种,其中像川芎、黄连、?子等一百多种,是中药配方中的常用药,每年都要由省内大量运往国内外各地。
可是最近一年多来,四川省的许多药材都减产了,市场上普遍出现脱销或供应紧张的现象。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到目前,全省普遍脱销和供应紧张的药材已经由去年的几十种增加到一百三十多种,崇庆县脱销药品竟达到二百五十多种。药铺因为配不齐药,把药单退还病人,已经成为极平常的事情。连全省中药材最为齐全的成都市的几家最大药铺,也曾发生一天退掉一、二十张药单的情况。广元县一个合作社内十多个小孩得了病,都不能在当地买到急需的药材。可见,中药材减产,是怎样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健康。
中药材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生产上没有得到领导机关的重视。许多地区中药材的生产无人过问,许多药材根本没有列入国家计划。各地乡村工作人员歧视、限制生产中药材的农民的现象到处都有。德阳县有一个农民种了一亩多白芍,为了争取入社,竟把白芍全部犁掉。绵竹县有的农民怕工作人员批评是“资产阶级”,被迫竟把当归苗倒在毛坑里,再也不种药了。本来,种药材比种庄稼要花费更多的劳力和财力。有些家种药材要五六年才成熟,需要更多的肥料和一定的技术;农民上山挖药,往往还要带着干粮,长期爬山涉水,去到人迹绝少的深山老林中住上几十天或者几个月。像峨眉县的朱砂莲是长在悬岩绝壁上的一种药材,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用几十丈绳子吊着下去采集。但是,很多地方对于种药和挖药的人不是给以更多的扶持、帮助和技术上的指导,而是刁难、打击。有的甚至规定不给种药的人发购粮证,不配给肥料,不帮助解决种籽、工具缺乏的困难。很多地方的合作社在土地和劳动力的规划中都不将药材规划进去,或者将采药工分评得低于一般田间劳动所得的工分。大木乡有个合作社过去原有三、四十户人上山挖药,因为工分低,现在一户也不去挖了。铜梁、永川两县的一些乡历来都有几十个人专采黄枝子、地骨皮等六十多种药,现在这些产品已经在市场上绝迹。据涪陵专区七个县统计,减产的药材即有九十多种,南川的黄连,涪陵的白芷历来年产几十石,可是今年几乎绝产了。
由于各地政府对于野生药材没采取具体措施加以保护和培育,农民乱挖乱采,有一些药材的产量已经开始逐年下降或者绝产。例如著名的出口药材麝香,过去对产麝香的獐子见着就打(母獐子和小獐子都没有麝),往往打死三、四百只獐子,才有一百只有麝香的。秀山县过去每年都收麝香一百几十两,在今年生产旺季的第一季度只收了十多两。续断、黄精等许多供应全国或出口的重要药材,在有的县份已经采尽或快要采尽了!
经营中药材的部门有资本主义经营思想,也促使了中药材的减产和脱销。例如各地普遍出现只愿经营大宗的、好保管的、畅销的药材,不愿经营中、小药材,理由是中、小药材不好保管,获利也不大,销路不广。因此,全省所产药材虽然有四百五十多种,收购药材部门经营的却只有三百多种,有些地区经营得更少。广元县产中药材二百多种,现在只收购八十多种;江津县产一百二十多种,只收购五十多种。中药的特点就是多种配方,一种病就需要服几十味药,特别是中、小药材大都是广泛应用的常用药品。不积极收购中小药材,根本无法保证医疗的需要。例如,淡竹叶是价钱最贱的药,但是它的应用很广泛。去年春季,感冒流行,大量需要淡竹叶,在成都却到处买不到。酆都县产枸?、士辛等药材,但是因为当地不收购,反而脱销。去年夏季,成都到处缺乏医治痢疾的车钱仁,而仁寿等地有的农民把车钱仁背到供销合作社却卖不掉。
许多中药材经营机构,擅自订出各种“清规戒律”,限制中、小药材的收购。有的地方不顾中药材生产零星、分散的特点,对桃仁、陈皮等需要一点一滴收集的中、小药材,也规定必须三斤五斤以上才收购;有的地方时收时不收,有时发动群众大量生产,当群众生产出来了,又猛然停止收购。有些地方还规定,没有加过工的鲜货不收,不逢场不收。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民,常常走了很多路把药材送到收购机关,收购机关竟拒绝收购。有的农民气得把药材倒掉,或当场烧毁,表示决不再生产药材。
在收购价格方面,往往不从促进生产和保证需要上考虑,而仅从当时经营利益上考虑:销路好,就把价格抬高,销路不好,就把价格压低到生产成本以下。像白芷,每石生产成本约十元,1953年平均每石收购价是二十元,1954年因为积压很多,就把收购价降低到七、八元,1955年白芷就因此普遍脱销了。永川县的红花,每石正常收购价应该是二百元,收购部门实际上只给一百零四元。因此红花的产量即由二万多斤降到五百来斤。梓潼县的荆芥,去年收购价太低,农民把生产出的二千多斤都当柴烧了。像当前脱销的木瓜、枳壳等多年生木本植物,由于过去收购价格太低,农民把树子砍掉了,现在要从新栽培,到七、八年后才能采取药材。
此外,供应上调拨的不及时,批发起点太高等,也人为地加剧了中药材供应上的紧张现象。
无论生产上或购销上的严重问题,说明了对于中药材的生产和经营都还缺乏积极的领导和全面的规划。这就是一年多来四川省中药材生产下降的根本原因。
显然,这一问题是不能容许继续被忽视了。最近,四川省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除在各地召开中药材座谈会,检查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以外;又召开了有农业、林业、商业、卫生、医药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的四川省中药材专业会议,使各部门对于中药材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政治意义和中药材生产、经营的方针政策,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次会议还拟订了中药材生产的规划,确定了一些具体措施,以便保证中药材生产的发展和中药材经营的改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