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收回你的“挡箭牌”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6-07
第2版()
专栏:

收回你的“挡箭牌”吧
靳仲毅
鞍山钢铁公司烧结总厂从1954年以来都没有完成国家计划。国家监察机关特派一个检查组去检查。检查组到达的第一天,厂长丁耀轩就向检查组的同志说道:“你们来检查,那是再好也没有了。不过我向你们介绍一下厂子的情况,现在全厂职工都因为大孤山的矿石不能按计划供应,对完成生产任务的信心不大。”究竟大孤山矿石没有按计划供应影响生产任务完成的程度有多大,厂长虽然没介绍,不过,既然全厂职工都有这个意见,生产任务完不成的责任,就应该由大孤山来承担了。
检查组的同志到车间跑了几天之后,发觉情况跟厂长谈的有出入。比如很多工人和技术员都说瓦斯燃烧器的问题不解决,生产任务就没法完成。瓦斯燃烧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影响这样大?这引起了检查人员的兴趣。
瓦斯燃烧器是这个工厂烧结机上的一个重要设备,它是根据苏联图纸制造的。不过这个工厂有些同志很不喜欢它,原因是它太不“听话”。去年有的同志提议把这个“捞什子”取掉,换上伪满时期留下的另一种燃烧设备,理由是“伪满那套设备虽然先天不足,发热能力有限,但是它比较‘听话’。”厂长很同意这个建议,便把伪满的那套设备在一台烧结机上换上了,并且又积极准备继续更换第二台。这个消息传到驻厂的苏联专家那里,专家便赶来劝告。厂长接受劝告:只换了一台。更换了的那一台,使用了二十几天,产量大大减低,才又把它拿下来。
现在这套瓦斯燃烧器平均每月要检修二次,人们说这是“计划检修”。每检修一次就要停产二十几小时或者四十几小时,每月除计划检修之外,还要进行二三次的事故检修。据苏联专家说,在苏联,这种设备每半年到二年才计划检修一次。那么该厂为什么老检修呢?这又引起了检查组同志的关心。
检查组的同志找到了几张不同时期的该厂上报的“重大设备事故报告表”。表上记载着瓦斯燃烧器发生事故的原因,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瓦斯燃烧器的火咀被烧穿,原因是耐火砖的质量不好。耐火砖的质量为什么不好,报告表上没有说明。在这里要附带提一下的就是在每张表的下端都盖上了厂长的巨大而清晰的印鉴。
有一天,检查组的同志在一块空地上无意中发现一堆耐火砖。看样子这些砖已经是放置很久了,砖上落满了灰土,但是仍然看得出因为撞击而带来的“斑斑伤痕”,砖上面的B3和B4字样还依稀可辨;检查组的同志忽然记起了老工人向他说过的话:“瓦斯燃烧器使用的耐火砖质量很不好,特别是B3,B4,B5三种异形耐火砖,瓦斯燃烧器的火咀经常因为它们被烧坏而发生事故,这些砖保管得很不好,也无人过问。还有一次,在窑里未烧透的砖,摸着还烫手,就运回来使用,这些砖的质量就像豆腐渣一样”。
第二天上午天下起雨来,检查组同志特地到放砖的地方察看一下,除了砖上的灰土变成湿泥外,还是那个老样子。检查组同志问备品库的老韩,为什么还把耐火砖放在露天让雨淋呀。老韩说:
“是这样吗?我马上通知烧结车间搬走。”
“这些砖来了多少时候啦?”
“啊!不过才半个月吧!”
第三天检查组同志又走过一个地方,看见前方有两座用白铁皮搭盖的小房屋,在和这两座小房屋成平行线的上空,有一个很长很高的木架,架上是一长列木制的流水槽,选矿车间排出的尾矿水,日夜川流不息地从这里流过去,有一部分水经常从水槽中溢出,把地面浇湿。检查组同志上前一看,只见室内储存的B5型耐火砖都泡在稀泥中,昨天在露天放置的B3、B4型耐火砖则躺在旁边。检查组同志走到另一座白铁皮的小屋前,看见有七个工人正在把一块一块的耐火砖上面的湿泥刮干净,然后放在太阳里曝晒。原来这间小屋的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的耐火砖也被湿泥埋藏了。检查组同志把挖掘出来的耐火砖数了一下,共计是一万五千多块!
瓦斯燃烧器“不听话”的原因就在这里。检查组同志有点激动地跑去见厂长。厂长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悠然深思。检查组同志冲到厂长跟前说:“丁厂长,咱们厂的耐火砖保管得很不好呀!请你去看看吧!”接着就把这几天所看见的和听到的情况汇报了一番。厂长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他慢吞吞地向检查组的同志说道:
咱厂比这更严重的问题有的是。“比如团矿车间昨天就有三间房屋的耐火砖被水淹了。”厂长很快转移了话锋。他说:“检查组同志,大孤山矿石没按计划供应,这个情况你们帮我们向上级反映了没有?”检查组同志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厂长每天想的都是别人的问题,至于本厂的问题都是“不足挂齿”的!
目前已经不是大孤山矿石供应不足,而是供过于求了。这个厂正在发愁怎样对待源源不断到来的原料。但是,因为瓦斯燃烧器的问题没解决,也就是耐火砖的保管问题没解决,生产任务依然完不成。
我们现在还有一些企业的领导同志,在日常工作中不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的情况,对企业的关键问题不深入检查,不依靠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解决,等到给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以后,仍然用官僚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生产,埋怨这个人不给他创造条件,埋怨那个单位不好好配合他。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同其他企业发生联系,强调和夸大客观困难,是最“轻而易举”的。但是这是一块十分不光彩的“挡箭牌”。我们奉劝有这些“通病”的同志,赶快收回这块不光彩的“挡箭牌”吧!首先看看,并且多看看自己工作的缺点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