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丰收的四川农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6-11
第2版()
专栏:

丰收的四川农村
本报记者 纪希晨
五月的四川农村,到处一片金黄。成熟了的麦子、油菜,滚着波浪,向人们手边扑来。忙着收割的男女农民,挥动着镰刀,把一行行割下的麦子,堆成平整的长排。歌声、笑声和镰刀的沙沙声,从早到晚响遍那芬芳的田野。
这是农业合作化后的第一次丰收。全省二千五百多万亩小麦、油菜普遍增产。小麦总产量达三十一亿七千三百多万斤,超过1957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末一年的计划产量的22.7%,比去年多收了四亿多斤。油菜总面积虽有些缩小,可是单位产量却提高了7.1%,使油菜总产量达六亿一千三百七十六万斤,比去年增产近二千九百二十二万斤。温江专区平均每亩小麦达227斤,油菜达137斤。万县、宜宾、南充等专区,小春作物普遍增产二成到三成,其中葫豆、豌豆增产三、四成,是几年来产量最高的一年。合作化使一些贫瘠的山坡地也获得了高额的丰产。在长江上游的宜宾县,黄桷坪农业合作社社长赵树恒,引我们参观了那仅有几寸泥土的红石山。在这铁板红砂的岩层上,由于进行了土地加工,采用良种,及时增施追肥,每亩小麦由去年的二百多斤增加到三百五十斤,全社比去年多收了十二万斤小麦。
在夏收中,各地普遍加强了夏收分配工作的领导。一边收割一边分配、少留多分、保证90%以上社员增加收入,是今年夏收分配的特点。内江县夏收分配结束的一千八百多个农业合作社,90%的社员都比去年增加了收入。郫县合兴乡红光农业合作社,今年小春作物增产53%,每个劳动日的收益从去年的三角钱增加到六角多,90%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第十生产队的社员,去年是个小社,每个劳动日的夏季报酬只一角多钱,每户收入二十来元,今年夏收全队每户平均收入一百多元。
五月的四川,农业生产高潮还在继续发展。在这一年中最紧张、最繁忙的季节里,往往山这边还在抢收小春,山那边就又开始插秧。为争取超额完成全省粮食增产四十五亿斤的计划,土地利用率普遍提高了。去年全省双季稻仅有八万亩,今年种植双季稻的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九十倍,已经有七百二十六万亩完成了早稻的插秧。季节较早的泸州地区,有些农业合作社还进行了一年收获三季水稻的试验。全省仅增种双季水稻一项,至少就可比去年增加十四亿四千斤稻谷的收获。
复种、间作和育苗移栽虽然扩大了肥料的消耗,但是农民却在“千斤粮万斤肥”的口号下,广泛开辟了肥源,使今年春耕施肥量比往年提高了三、四倍。他们除收集了大路上的尘土,沟里的淤泥和山上的杂草腐土以外,还开办了小型肥料制造厂,挖出了埋藏在地下的泥炭肥。这种含有丰富氮素的泥炭,在盆地边缘上的彭县、灌县、大邑等三十多县都有发现,今年仅温江、大邑等县就挖了十六亿斤上到田里。同时,农民还把大量葫豆、苕子翻耕在地里,增加土壤的氮和有机质,使土地得以保持高度的肥力。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田水利工程,正在全省开展。四川除长江四大支流以外,虽然还有八十一条河流,可是全省一亿一千多万亩耕地,仍有一大半是旱地。为了保证水稻满栽满插,并且把旱地、坡地变成水浇地,成千成万的山塘、水库、坝、堰,在高山上和坡岭间兴修起来了。此外,人们还把常年流失的成千上万股山泉封堵起来,利用泉水灌田。仅江津专区一万多个农业合作社,就引自然水源灌溉了二十六万多亩稻田。预计到九月,全省将有六百二十万多亩旱地变成水浇
田。
为着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仅中共遂宁地委和南充地委,前后就动员二百四十四万农民,以排山倒海的伟大气魄,在三百四十三万多亩土地上,进行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变地形的斗争。千万块山坡变成了梯土和梯田。梯形水田,层层叠叠地一直从山脚盘升到山巅。从高处向下看,青翠的山野,仿佛缠绕了无数水晶的锦带。
从多方面增加社员经济收入,积极争取从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是全省十九万多个农业合作社最关心的事情。目前,高级社入社农户只占四川总农户的3.43%。为了便于过渡,许多初级社都成立了总社或转社委员会,正以搞好生产,增加收入的实际行动,给秋后的并社转社做好准备。各地在扭转只重视农业,忽视副业的偏向以后,多种经营普遍有了发展。有的社甚至经营二十多种副业。作为四川农民收入重要源泉的养猪业,在贯彻执行了“自繁自养”的方针以后,最近三个多月,单母猪就增加了四十多万只。长江岸边的江安大桥农业合作社经营的打鱼、育鱼、养蜂、粉房、纸厂等十九种副业,全部收入可达到二十多万元,每户社员的副业收入可达四百元。
生产热潮也出现在川西的草地、康藏高原和大小凉山的深处。二百一十多万藏族和彝族同胞,在各族公众领袖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协商下,经过四、五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九十多万人口的地区完成社会民主改革。分得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劳动人民,组织了互助组或农业合作社。凉山的昭觉、美姑等县的二万多白彝人民,组织了互助组和一百三十三个农业合作社。政府为了帮助彝族人民发展生产,贷出无偿农具三万多件,初步改变了刀耕火种、种庄稼不上粪的习惯。昭觉城西区农业合作社彝族社长比母尼觉在五月间举行的四川农村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兴奋地对人说:
“经过民主改革,毛主席的太阳照到了我们身上,现在黑夜也和白天一样明亮。我们要学习汉族农民种庄稼的经验,把生产搞好,让秋天有好收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