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湖北省的渔业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6-14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的渔业生产
张碨
在湖北省沿长江、汉水两岸,有一千五百多个湖泊、塘堰、水库等,面积达二千万亩左右。这里,盛产着鲢鱼、青鱼、鲫鱼、银鱼、胖头鱼和鳊鱼等。这里的鲜鱼、干鱼和鱼苗行销全国各地,今年已经有内蒙古、吉林、贵州、江苏、太原、北京等十七个省市向湖北省水产局购买鱼苗约十六亿尾。
湖北省有五万九千多个渔民,有四十五万六千多个半渔民,拥有十万多只渔船。在解放前,湖泊被湖主霸占,渔民入湖作业,得向湖霸交纳“湖稞银子”、“过水票”、“鱼儿出水钱”等各种租钱。渔民辛勤捕捞的鱼,又受着鱼行的高利剥削,贱价出售。因此,渔民的生活很贫困。解放后,封建剥削制度废除了,湖泊权收归国有,水面交给人民使用。政府领导渔民组织起来,到今年三月为止,全省已经有渔业生产合作社四百一十四个,入社渔民有二万一千五百多户。其中高级社一百六十一个,入社渔民一万三千六百九十九户。年产量由1950年产鱼七万多吨增至1955年的十一万二千多吨。今年预计可产鱼十五万吨以上。
放养成鱼和保护幼鱼及产卵的母鱼是增加鱼产量的重要条件。过去,渔民们随自己的方便下湖打鱼,不愿意实行人工放养和保护母鱼、幼鱼,每亩的鱼产量不过十来斤,产量还逐渐减少。现在,经过各地国营养殖场领导组织起来的渔民放养成鱼,加强技术指导后,1955年每亩的鱼产量平均提高到四十八斤,有的达到七、八百斤。
在湖北省水产局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里,1957年全省的鱼产量将由1952年的九万三千吨提高到十九万五千吨,鱼苗生产将由十七亿六千万尾提高到六十亿尾。在渔民多的地方,将继续建立起更多的渔民乡,使渔民生活定居。在养鱼的地方,他们还计划都栽上树木和水生植物,绿化湖区,修好道路和堤圩。渔民们在各地水产部门的领导下,正在为“开辟湖区、绿化湖区”而热情地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