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访问“祁红”茶产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6-18
第2版()
专栏:

访问“祁红”茶产区
李厚德
诱人的景色
采茶期的祁门县,景色分外诱人。蓊郁重叠的山峦里,数不清的茶树披上了丰满的绿装,山腰里到处开放着美丽的花朵。采茶的姑娘们在茶山上一面采茶,一面哼着情歌小调,歌声笑语从茶丛蓬中传出来,回旋在山谷里,又飘荡到远方。春鸟和鸣,无数种音调配成的乐曲,好像在歌颂着茶区的美妙的大自然。
采茶女
清晨,当薄雾笼罩着山村、东方微微发红的时候,采茶的女社员们,头戴草帽,腰系茶篮,一队一队地走过小桥,穿过田塍曲道到茶山上去采茶了。她们采茶的动作多么熟练、轻巧啊!去年妇女们不习惯的
“采大留小、分批采、留鱼叶采”的方法,今年都很容易地做到了。因为她们懂得了采大叶留小叶长到一芽二、三叶再采,不但可以增加产量,保证制出的茶叶质量好,而且可以使茶树长出更多的夏茶。她们再也不用过去大小一齐采的“剃光头”的方法采茶了。各个社里为了保证增加茶叶产量和提高质量,都根据茶山远近、茶树好坏,划片分组(队)包采。各个社订出的各个阶段的采摘茶叶的标准工分,不仅包括生叶数量,还要看生叶质量。在合作社的黑板上经常表扬那些采茶采得好的人,批评那些做得不好的人。
傍晚,袅袅的炊烟回绕在老屋顶、半山腰的时候,采茶的妇女背着、携着满篮的茶叶,喜悦地踏着山路归来。孩子们很早就在桥头、路口迎接妈妈、姐姐,盼望她们给他带来很多鲜花、莓子和其它野果。
制茶忙
在茶汛盛期,全县茶山上每天要采下几十万斤鲜嫩的生叶。这些鲜嫩的生叶要经过成千上万个茶农的手,用专门的技术加工,及时制成足干毛茶。解放后,由于制茶技术的不断改进,“祁红”茶叶的品质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今春全县实现了合作化以后,制茶的技术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茶区里,到处可以听见揉茶机辘辘地揉茶的声音。揉茶机帮助茶农克服了几百年来茶季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减轻了他们的体力劳动,有效地提高了茶叶质量。今春实现合作化后,在春茶前短短的二、三个月内全县就安装了各式揉茶机499部,连同过去几年推广的,共有揉茶机1,136部,社社都有了揉茶机,85%的茶叶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揉捻了,每天可以多揉生叶132,110斤。茶农们说:过去一季茶做下来,手肿脚粗,长了泡又脱皮,脱了皮又长泡;如今用机器揉茶,摇摇,扫扫,轻松得多了。而且茶叶末少,质量也好。
今年各个社都设有烘房。入夜,烘房里点起了煤油灯、汽灯,社员们像进工厂一样来到烘房里,轮流换班烘茶。烘茶技术熟练的老社员耐心地把技术传授给年轻的社员。烘茶的工作是细致的,如由湿胚烘成足干毛茶,要经过三烘三摊(晾),凭着茶农的一双有经验的手,一次又一次要翻抖十多次,才能把茶叶均匀烘干。
卖茶工
往年茶叶收购站门口人山人海,一担又一担,一袋又一袋的茶叶排成一条长龙,茶农们拿着号头牌,等待去售茶,你吵我叫,你挤我拥。这是因为他们拿来卖的茶都是七成干的毛茶,不及时卖给站里进行烘焙,茶叶就会变质。他们还想早点把茶叶卖掉,回去多采一些生叶,免得叶子老在茶树上。合作化以后,卖茶集中了。收购站规定了那些社逢单日卖,那些社逢双日卖;因为社里制的都是足干毛茶,就是耽搁几天卖也不会变质。这样,采购站里卖茶的人不再拥挤了。“五一”劳动节那天,我们在历口茶区碰见了三十多担茶叶挑往采购站去售茶,一打听,知道是黄龙口茶叶生产合作社的。挑茶的青年小伙子,一个紧跟着一个。因为在雨后,山路和田埂两旁的草都沾满了水珠,如果还和往日一样,横着担子挑,就会把茶袋沾湿,干茶就要回潮,卖给站里千百担茶混合在一起,“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所以,挑茶的人宁肯自己多费一点劲,直着担子挑茶,也不能让茶叶受潮湿。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社员们是多么关心全社的集体利益。黄龙口茶叶生产合作社社员汪有辉告诉我说:“合作社多好啊,我们全社一百五十多户,今天卖茶有二千多斤,只有三十一个人挑,挑到站后,留一人卖茶就行啦。如果没办社,就得户户都有人去卖茶,要多费多少劳动力呀。”评茶员
“对样评茶,按质论价,好茶好价,次茶次价”。这是祁门各个茶叶收购站里评茶员的工作指南。评茶员一般都是有很高的评茶技术的老茶农,受政府挑选派遣来担任这一工作,他们感到光荣。如何把茶评得合理,是一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每天收购站里收进千万斤茶,就凭评茶员们对着茶样,手抓干度,眼看线条老嫩,鼻闻香味,来评定茶叶的好坏。有的评茶员的评茶技术是这样地高明,茶叶开汤(泡)后,他可以看出是洲茶还是山茶,是阳山茶还是阴山茶。茶农们从心底佩服评茶员们的技术。评茶员不但要有很高的技术,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公正的服务态度,通过他们的工作,会使茶农们懂得“什么样的茶,什么样的价”,体验到国家的茶价政策真正是合理的。评茶员们也深深地感到合作化的好处,他们说,现在看几十上百个社的茶,容易看得准;过去要看千家万户的茶,就是铁眼睛,也免不了有的茶看走眼,当然也难怪茶农们有些意见。和平友谊礼物
茶,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饭过酒后,泡上一杯茶,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客人来了,首先敬他一杯滚热的香茶,就很自然地增加了彼此间的友好感情。著名的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曾经说过:“我在中国的香茶里发现了芬芳的春天”。在苏联,我国的“祁红”茶叶也拥有大量的嗜好者,苏联的一些集体农庄已经种植了“祁红”种茶树。
五月八日首批“祁红”精茶已经从祁门运往上海,这批名茶将出国参加展览,它将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更多的人的欢迎,散发着和平友谊的芬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