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让工人们有更好的劳动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6-21
第1版()
专栏:社论

让工人们有更好的劳动条件
国务院公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和关于切实执行上述三项规程的决议,并通过了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这些劳动保护法规的公布,又一次体现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职工群众的健康和安全的无限关怀,贯彻执行这些劳动保护法规,对于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改善劳动条件,是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劳动条件是劳动保护的物质保证。有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了约束冒险作业的安全技术规程,如果没有足以保障安全的劳动条件,依然是无法杜绝伤亡事故的。几年来,党和政府为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作了很大的努力,因此我国工人的劳动条件,比之解放以前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前,绝大多数煤矿依靠自然通风,井下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矿井犹如地狱。现在,98%的国营煤矿采用了机械通风,许多大的和新建的矿井劳动条件优良,工人们夸它为“地下的城市”。从前,钢铁企业、纺织企业的高温车间,一到夏天,中暑昏倒的事情日必数起,工人们说它是“蒸笼”。现在,普遍装配了降温、隔热设备,温度正常,有些工人说:“我们的车间永远是春天”。
这种变化极其深刻地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及资本主义前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有多么大的区别。历朝历代,有那一个政府,那一个政党,曾经像人民政府、像共产党这样表现出对劳动者无微不至的关怀?1955年,仅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和铁道部开支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就有三千多万元。历史上那曾有过这样好的事!
然而,如果因为我们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就满足了,那是不对的。事实上,我们的工厂、矿山和建筑工地的劳动条件,并不是都已经很好了。我们有许多新建企业,技术装备是头等的,劳动条件也是头等的;但目前,在我们国家里,更多的毕竟还是原有企业。它们的劳动条件尽管有许多改善,也还是不够好的,有的甚至还很坏。例如:有些企业缺乏密闭设备,不足以杜绝有毒气体的散发;有些企业缺乏排尘设备,不足以消除粉尘的飞扬;有些企业缺乏通风设备,不足以调节和净化工作场所的空气;至于电气设备绝缘不良,锅炉、吊车等特种机械缺乏相应的安全装置等等,都还是常见的现象。在建筑工地上,虽然有了大量的安全防护设备,但基本建设是连续施工的,各个工序相互影响,由于施工现场布置不合理,施工程序安排得不妥当,因而发生事故的情形还是有的。至于工厂、矿山和建筑工地秩序混乱,环境肮脏,更是普遍现象。
对于这些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有些同志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不了解改善劳动条件对于保障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因而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方面由于缺乏劳动保护设备和防护用品,劳动条件不好而发生事故;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保护经费和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却积压下来。例如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段去年领了六万多元劳动保护经费,却积压了三万多元;而工人所需要的口罩、手套、风镜等最起码的防护用品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很多掘隧道的工人害砂眼,很多冲钎的工人磨破手心皮。今年这个工程段的劳动保护经费增加到十二万多元,但今年上半年的防护用品预算只三万多元,势必又造成积压。是不是他们那里的劳动条件已经很好,已经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了呢?据了解,上述那些防护用品问题并没有适当解决。
如果以为改善劳动条件,就是把劳动保护经费和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花个一干二净,胡乱买些安全设备,添些防护用品,那也是错误的。改善劳动条件是一件非常细致的、科学的工作。什么样的情况容易出什么样的事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都有一定的规律。对情况调查不周,偶有疏忽,就会给事故留下了空子。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障安全,也是枉然;采取的措施超过了安全的需要更是浪费。要想既经济而又确有实效地改善劳动条件,就需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采取妥当的措施。
国务院公布的上述这些规程和决定,是集中了几年来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的经验而制定的。希望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组织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研究这些法规,根据这些法规的精神,检查目前劳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订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各级党组织、工会组织、劳动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法规来督促企业的行政领导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并且广泛地向职工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让群众熟悉这些法规,掌握这些法规,关心和监督这些法规的实施,向一切漠视和违反国家的劳动保护法规和一切忽视劳动保护工作的现象作斗争。
改善劳动条件,是保证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措施,但并不是唯一的措施。使得伤亡事故有机可乘,有隙可钻的,并不只是劳动条件方面的缺陷,而且常常是思想上、制度上的缺陷。安全生产的方针在某些企业里是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这些企业在布置和检查生产工作的时候,常常忽视布置和检查安全工作,也缺乏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因此,为了切实保证安全生产,在注意改善劳动条件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严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