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为我国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欢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6-25
第2版()
专栏:

为我国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欢呼
——刘国钧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并对李富春副总理关于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发言,特别是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所规定的任务将要被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一节,表示异常兴奋和满意。现在,我仅就发展纺织工业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在1955年国家决算中,因为1954年棉花遭受水灾减产,原有纺织工厂不能全部开工,因而削减了新的建设项目,实际投资只占预算的60.62%,这是恰当的。1955年棉花丰收,1956年国家预算有关纺织工业投资金额即较1955年增加了132.14%。这说明了要发展轻工业,必须先解决原料问题,如果原料充裕,国家对人民生活需要的轻工业如纺织工业,就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我认为这也是正确的。
从国际贸易来讲,我国发展纺织工业也有其重大意义。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米高扬同志曾经这样说过:“并不是所有国家生产一切产品都同样有利的。在这个国家里生产这种产品更容易些,而在另外的国家中生产别的产品更容易些,……在这个意义上,国际贸易过去和现在都是合理的国际劳动分工的表现。”最近我国和南斯拉夫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的,由苏联、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组成的欧洲八国经济互助委员会常会上,对与会各国之间在国民经济远景发展上相互配合的问题,更进行了具体的讨论。今后,在社会主义各国之间,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远景,都应该根据产品销售和原料来源等情况,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各国之间广泛实行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创造前提。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棉织品是数量最多、消费最大、深受欢迎的商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每年最多曾输出40亿方码的棉织品;英国每年最多曾输出70亿方码的棉织品;但是英国和日本都不是出产棉花的国家。我国发展纺织条件较好,我认为,我们应该很好的发展纺织工业,我们应该也可能适应国际市场对于棉纺织品的需要。
我国不少地区的气候和土壤都适宜种植棉花。按照国家计划,我国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即1967年,棉花年产量可能达到一万万担皮棉。要有多少纱锭来配合这个棉花产量呢?同时并须逐步添纺细支棉纱大约需要3,000万枚纱锭。因此,我国的纺织工业,必须大量发展,逐步扩建或新建,以适应棉纺织工业的需要。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大力培养纺、织、印、染和国际贸易、商业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材,以求配合纺织工业的发展。这样有计划的发展,将来可以年有价值30—50亿元的纱布,向外交换我国需要进口的物资。
李富春副总理在这次发言中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是我国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又说:“如果真正要建设重工业,就必须发展轻工业。”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地说明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他在发言中并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一个10万锭子的纺织厂,投资只要3,500万元,建设时间只要13个月,而这样一个厂每年产品的工商利润和税收,即可收入3,490余万元。”这就说明纺织工业的利润很大,发展纺织工业是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而且,发展纺织工业,需要有很多的附属工业相辅而行,因此我们如果能在发展重工业时,注意以纺织工业为主要对象,并再以纺织工业利润发展重工业和其他工业,这样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对实现国家工业化和满足广大人民需要,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我从事纺织工业40年。但在解放以前,一直想从事扩充,始终未能如愿,因我国虽有生产棉花的自然条件,在纺织工业的技术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虽然历经艰难困苦生存着,但是我们的纺织工业仍不免奄奄待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国的工业包括纺织工业在内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我满怀信心地、万分高兴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欢呼!为我国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欢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