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上海杂技团在罗马尼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05
第5版()
专栏:布加勒斯特通讯

上海杂技团在罗马尼亚
李木
中国的杂技艺术在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并不是很陌生的。曾经有两个杂技队随同艺术团在罗马尼亚作过访问演出,中国的杂技艺术电影片也曾在各城市中普遍放映过。但是,上海杂技团在布加勒斯特的首次演出仍然以“清新”、“精练”、“技术高超”和“民间音乐伴奏的优美”而博得了观众的不绝赞赏。每当一个节目终了的时候,掌声就像堵塞已久的喷泉那样迸发出来。
罗马尼亚报纸对杂技团的演出都给予好评。罗马尼亚工人党机关报“火花报”以“精确,勇敢,想像丰富”的字句对节目作了概括。“青年火花报”的评论写道:“每一个演员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特殊的手法。每一个表现,都构成为惊心动魄的节目。”这家报纸在评顶竿这一节目时说:“这个节目只演出了几分钟,但却使你产生了那是超人的印象。”有一位随同杂技团工作的罗马尼亚同志常常用自己所看到过的情形来向别人述说中国杂技演员的惊人技巧。他说:“口技演员周志诚一次在公园中散步,四周原来很宁静。这时周用口技发出了鸟叫声,顷刻之间丛林深处的鸟群就同他应和起来。另一回,在克拉约法市的露天舞台上,孙泰在演出前练习鸟叫的口技,几只小鸟听到声音就向他迎面扑来。”的确,他们两人模仿火车行走的声响的时候,你如果闭上双眼,就会恍惚感到自己已经坐上火车了。他们的演出,无例外地被观众要求重演多次,许多城市把他们的节目录了音。
其他节目也都受到同样的欢迎。布加勒斯特国家马戏院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自己是搞这一行的,但我们都喜爱全部的演出。这里没有磨时间的节目;每一节目,甚至每一个演员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几乎每一场演出,观众的人数都要超过剧场原有座位的近一半,不仅是中间和两旁的走廊以及包厢的座位后面都站满了人,渴望的观众甚至通过大厅的窗槛和门上的玻璃尽力争取一睹中国杂技艺术的精彩演出。
杂技团的小演员们更是博得了观众的普遍喜爱和称赞。人们不断地问:“他几岁?他几岁?”阿拉德市的居民说:“杨小弟征服了我们整个城市。”在各地,每天散场时都有人等着看他,亲吻他。罗马尼亚对外文化协会的娥尔加同志说:“杨小弟叫我娥尔加妈妈。每当他被人群包围时,常常用求援的小眼看着我,希望我把他‘解救’出来。”陈晨先的技艺也博得了普遍的称赞。人们都说他们将会成为世界知名的演员。在工业城市阿拉德,编织女工们看了节目后,连夜为两个她们所喜爱的小演员赶做了两套衣服送给他们作为礼物。人们也常关心地问到他们的健康、学习情形和是否因为同父母分开而哭闹。我们解释说:“他们生活得很愉快,在巡回演出中,他们还每天坚持一小时的文化学习。”
在杂技团访问演出的期间,我们亲切地体会到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真诚热爱。这里只举一件很小的事情。杂技团在地米索拉演出后的一个休息日,全团都乘小轮船到一个绿洲上去游玩。当地州和市的负责同志都亲自陪同我们前去。途中我们的一个小演员不慎把自己的小皮球掉入河里去了。他们知道已经无法挽回,也就只好算了。这时在罗马尼亚的天气仍是凉气袭人,而且河水流得很急,但是小轮上的一位罗马尼亚同志却跳进水里,过了半小时以后,终于把小球给找回来了。这样的盛情使我们的孩子们非常感动,连声说:“谢谢您,叔叔!”在孩子们的要求下,这位罗马尼亚同志谦虚地在小皮球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地米索拉的纪念”几个字。
杂技团在整个一个月的时间里,总共访问了十五个城市,演出了三十一场,和四万观众见了面,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抵达克拉约法市的时候,他们甚至还特别派了飞机,在欢迎台前掠空而过,向我们表示欢迎。克拉约法州党委第一书记曾说:“我们应该这样来欢迎中国同志,因为中国人民在国际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到一地,在正式的欢迎和致词结束后,随即跳起罗马尼亚的民间舞蹈“白丽尼查”(手绢舞),车站上响彻着愉快和友情的欢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