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阅读
  • 0回复

读“本报内部消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05
第8版()
专栏:

读“本报内部消息”
陆希治
一口气读完了刘宾雁的“本报内部消息”(“人民文学”1956年6月号)。这篇特写首先以它的题材的新鲜吸引了我。它的揭发生活中的落后事物的尖刻,又使我感到作者对创造性的积极的要求。最使我感动的,是作者的尽其所能地干预生活的热情和责任感。
张野这个人物是刻划得成功的。特写所写的关于这个人物的情节,生动地体现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处处聪明地迎合那位总编辑的个人愿望,时时本能地按个人得失的观点考虑问题,是这个人的生活的原则和习惯。当然,他并不想笨拙地把他的灵魂暴露出来,而是想巧妙地让它难于被人识辨。在外面,他让人看到的是仪表不凡,才华闪烁。他也很有一帆风顺的自信心。在他所处的那个特殊环境里,他似乎已经老于世故。他似乎已经聪明地认识了那个环境里的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能熟练地使它和自己的个人利益灵巧地结合起来。可是,他对于“生活发展的规律”到底是认识不够的:他的老练,在黄佳英的性格面前碰了钉子!……
特写对黄佳英的那些描写,也一直在吸引着我。照我看来,这是一个近乎娜斯嘉型的优美的青年人物。不过,这个人物给我的印象,也还不很深刻。特写还不能使我更具体地了解她,像具体地了解娜斯嘉那样。我想,也许这是因为作者虽然用了不少的笔墨去描写她,却较少描写她的深刻的斗争的原故吧?对于另一个人物——马文元,我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当然,特写所描写的这个人物的矛盾,还是吸引人的。但是,他的性格的深刻生动的表现,我却还没有感到。难道黄佳英和他在总编室里的那一场谈话,对他的性格的表现已经足够深刻了吗?说这个作品还有“无冲突论”的倾向,那似乎是笑话;但是,作者还没有很好地从冲突中表现性格,却是的确的。
作者说,他还要继续写下去,真正的尖锐的冲突将在下一篇内展开。这太好了。事实上,几乎作者所提出的每一个人物,都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和兴趣(甚至那个似乎还没有受到作者重视的曹梦飞,也已经在有力地牵扯着我),我们迫切地期待着下一篇里的冲突的内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