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顶牛”现象何时消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06
第3版()
专栏:

“顶牛”现象何时消除
黄海平
江苏省是缺牛地区,年年都要向省外采购一批耕牛,去年采购了一万多头,今年春季以来采购了七千多头。近至浙江、安徽、山东,远至江西、河南、福建,每购一批牛,都要“跋涉千里”,往返数月,而且运费开支很大。省内县和县之间也常常发生争购耕牛的现象,今年春季苏州一带的农民就曾到南通等缺牛地区用高价购买,引起了当地农民的不满。
在这样缺牛的地区,目前却普遍发生了不要小牛的“顶牛”现象。据五月中旬的统计,全省有卖不出去的小牛一万五千多头。这些小牛都是省内出产的。产区(徐州一带)的小牛太多,非向外输出不可。过去个体农民有养小牛作副业的习惯;现在他们都入社了,不养牛了。而合作社呢,却只要大牛不要小牛。于是尽管缺牛呼声到处可闻,小牛却无人问津。例如崇明县本来要买五千头牛,后来大牛没处买,他们又坚决不要小牛。“顶牛”的结果,不仅使已经收购来的小牛长期养在收购单位,增加了管理费用,不断死亡。产区农民更普遍不愿繁殖耕牛,东海县竟发生一只鸡换一头小牛的不等价交换,沛县大屯区有些农民把小牛赶到湖边放野牛,“日晒风吹夜不收”。丰县黄李集一带有些农民干脆不给小牛草料,说:“卖不掉,不值钱,不如饿死吃肉!”
为什么缺牛地区只要大牛不要小牛呢?据说理由是:“养小牛,赔人工,贴草料,不合算。”是不是真的不合算呢?这些小牛一般都在五六个月左右,从产区运到销区约值二十元;二年后养成大牛,按现在价格计算最低值一百元,二年可积肥四千斤值三十元;二年的草料费(按一半时间吃干草计算)约值五十元。这样算来,养一头小牛约可增加收入六十元。至于饲养方法,一般都是大牛小牛在一起,多养一条小牛实际上是不要多花多少人工的。只要多做一些工作,向农业社讲清道理,算算细账,他们是会愿意养小牛的。但是许多专区、县的领导机关没认真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种“顶牛”现象已经顶了几个月还没有消除。长此下去,不仅小牛没有,大牛也将要没有了!那时候怎么办呢?江苏省各级领导机关应该为长远利益设想,赶快解决“顶牛”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