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海防前线的一个村庄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06
第8版()
专栏:

在海防前线的一个村庄里
白艾
在福建海岸前线,有一个紧靠海边的村庄,离敌占小金门岛只有一海之隔。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我看到这个过去经常遭到海上蒋军骚扰的村庄,海边白帆点点,田里麦浪起伏,农民在收割,渔民在撒网,村庄里晨烟徐起,红屋顶的小学校里,传出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当我和一群正在割麦的农民谈起他们的生活情形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如果没有海军的大炮保护我们,是不会像今天这样的。
从前,金门岛的蒋军经常用大炮隔海轰击这个村庄;房屋被打着起火,耕牛被打死,人们的正常生活被破坏了:不能下海捕鱼,不能下地生产,呆在家里也有被炸死炸伤的危险。他们不得不携儿带女逃到山里去。村庄变得冷冷清清,田园荒芜了。正当这个时候,我军一个海岸炮连驻守到这里来。他们一面以准确的炮火回击敌人,一面动手为老乡们修整起家园。把被敌人炮火击塌的墙头用砖石重新垒上,把无人喂养的牲畜赶进畜棚,把鸡鸭收养起来。有一个班的战士,还喂养了十九只母鸡和母鸭。这是房东何老太太为了到山里去防炮,临行前委托给三班的战士们喂养的。战士们用剩饭每天按时喂三次,还找了个破缸,挑些淡水,让鸭子在里面游泳洗澡。把鸡鸭下的蛋从乱草里捡回存放起来。有一天,他们发现庄后一大片水稻田里水已干尽,已经抽穗的稻子眼看快要枯死了,于是,整个连队都动起来,分块分亩挑水浇地。有位老大娘,丈夫被蒋军炮火打死,丢下三个小儿子,田地无法耕种。三班的战士就每到星期日,选派会种地的同志去翻地、插秧、送粪、拔草、收割,三亩水田全部由三班包种了,直到老大娘的三亩水田入了社为止。在这些日子里,连队的卫生员也特别繁忙,不是给被蒋军炮火打伤的人包扎,就是给被打伤的耕牛牲畜裹伤。当战士们发现逃难的老乡挤在潮湿、污秽的防炮洞里时,卫生员就给他们向防炮洞里打滴滴涕和消毒药水,并给那些得了病的人吃药、打针。星期日,战士们还组织了慰问小组,带了留声机、小人书、画报以及战士们自动捐献的旧衣旧鞋,到防炮洞里去慰问。
在海岸炮兵的保护下,老乡们可以回来探望久别后的家园了。他们意想不到庄稼结着饱满的稻穗,眼看就要熟透了;田埂上还插着木牌,上写“某排某班负责”等字样,原来这是战士们浇地时划分的界线;家前屋后打扫得整齐干净;鸡鸭猪喂得又肥又大。三班长陈德明把满满一筐鸡蛋和鸭蛋送到回来的房东何老太太面前,感动得这位老人家流着泪,硬要把鸡蛋分一半给战士们。回到家园的人们,看到这种情形,都决心留下来坚持生产了。炮兵战士们向群众讲解了防空防炮常识,并且还协助他们在地边、屋后挖了许多防炮洞。从此老乡们不仅夜晚,白天也能下地生产了。敌人一打炮,组织起来的民兵、岗哨就指挥老乡们分散掩蔽,炮兵们就狠狠地还击敌人。渔民们每次下海前,总要事先告诉炮兵。白天,当渔民们在海面上下钩撒网的时候,炮手们就坐在炮位上监视着敌人。夜晚,渔民们要下海也事先告诉值班的哨兵。哨兵在往下交班的时候,除了交代情况和口令外,还要交待一样特殊的任务:“半夜几点几分,叫醒庄东头某某人下海捕鱼。”有时就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到了时间,该谁的班谁就负责去敲门叫醒渔民。
在共同的生活中,渔民和炮兵的感情,已经血肉相连。战士们看到渔民在雨天捕鱼的时候,他们把身上的雨衣脱下来给淋得湿透的渔民披上,看见渔民在打鱼的时候脚被岩石划破了口子,就把擦炮用的凡士林给他们抹上。每当刮起台风,他们就帮助渔民抬船,甚至冒着风浪跳进海里去把被风浪卷走的渔船追回来。他们还把舍不得用的津贴费也借给渔民。好让渔民们在敌人炮击频繁不能下海捕鱼时,买粮食、修补鱼船和鱼网。渔民们也积极参加了紧张的对敌斗争。渔民和战士们一起站岗放哨,夜晚在海边巡逻。许多次,敌人在夜晚派“水鬼”游过来,都被渔民们发现了。
一个被敌炮打死了女儿的李大娘,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冒险划船到敌岛前沿去送宣传品;青年姑娘们半夜三更帮军队糊对敌宣传用的大风筝;一个丈夫在台湾的妇女,向军队检举了企图利用旧关系半夜三更潜进家里来的特务;两个少先队员在上学途中,发现军用电话被特务剪断了,一个守着断电线,一个冒着大雨,跑去报告炮兵战士……。
在这个前沿的小村庄里,斗争是激烈的,环境是艰苦的,然而,战士们和村里人的生活是愉快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