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不竭的泉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08
第3版()
专栏:

不竭的泉水
叶红
今年春季,甘肃省在山区和平原地区修好了可以灌溉五百五十多万亩的水利工程。要发挥这些水利工程的效用,需要国家供应解放式水车五万部,抽水机三百部。但是,国家的工厂最多只能供应50%,而且还要在下半年才能制造出来。怎么办呢?麦子、谷子都到灌水的时候了,怎能等到下半年去?
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鼓舞下,甘肃农村的广大群众,包括手工业工人、农民、乡村教师和农村工作人员,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许多办法和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秦安县邵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务委员邵根虎和赵发海,想起小时候拿“水枪”向孩子们脸上射水玩的情形,就联想到做木筒抽水器,抽水灌地。他们在社里砍了一棵白杨树做成了木筒,合缝的地方没办法合严,就把新剥下的大麻拿来合缝。要抽水还得有个橡皮活门,邵根虎就拿一双半旧的球鞋剪了做“活门”。经过四次的试验和改进,木筒抽水器试制成功了,并且由单筒抽水改为双筒抽水。能把水提到三丈多高,一天可浇八亩地。只用两个妇女或小孩就可以操作。
陇西县城关木器合作社社员马运昌,拿自己的帽子当活塞,用木筒在水缸中抽水作试验,看看有了点窍门,就开始试制压水器。经过许多次试验修改,制成功了“木质压水器”。这种压水器利用压力作用,能在二丈多深的井内压水浇灌田地,每昼夜可以浇地六亩半。
农村工作人员魏明刚创造的水车已经有好几种。他有时在半夜里起来在墙上画图,有时在自己的门上挽个瓶子和木棍作试验。他想利用水力带动水车转,碰到一些困难,就同别人一起研究,应用水打碾米机的原理,终于创造了“水力自动式水车”。这种水车每昼夜能浇地八亩,用水力代替人力,效率还比人力水车高一倍。甘肃省有几十万个水窖,把水窖的水提上来灌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魏明刚同群众研究,把当地的龙骨水车和解放式水车综合起来,取长补短,创造出“木质轻便水车”,直立在水窖中提水,出水量和解放式水车一样大。
武威县长城乡农民王天泰参加的合作社今春开了二百亩荒地,大家都愁着没法浇水,王天泰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这样一件事情:1947年他在兰州阿干镇煤矿替资本家做工,担任煤巷排水工作。他和另一个人提水提了一个月,觉得太费劲,就想办法做了个抽水筒,把巷内一丈三尺深的积水排出去。当这个排水工具被监工的发觉以后,资本家就把一个工人撵走了,让王天泰使用这工具排水兼带背煤。王天泰一生气就回家不干了。现在,王天泰又按过去制抽水筒的道理,制造了“伞形活塞抽水器”。这个抽水器只需半劳力一个人操作,一天就能浇七亩地。这种工具很轻便,在井、窖、渠、河上直立、斜立都可以浇水,造价又低,农民都很欢迎。
甘肃省党政领导方面为了支持群众的这些发明创造,召开了全省提水工具研究座谈会,并对群众已试制出来的129种提水灌溉工具作了试验和鉴定。鉴定结果,有三十六种工具当前就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大量推广。这些提水工具的共同特点是:制造简便,可以就地取木材或竹筒作主要原料,需用铁件很少,不用国家投资或贷款,群众就可以大量制造;许多提水工具不论在河岸、渠旁或井内都适用;提水效率也较高,一般的比旧式提水工具高四、五倍,有的比解放式水车的效率还高。
在还没有大量的农业机器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不少的困难。勤劳勇敢的人民决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只要善于依靠群众的智慧,并且把群众的智慧同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任何困难都不是不能征服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