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宝成铁路的石拱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13
第2版()
专栏:读者意见

宝成铁路的石拱桥
本报记者 傅冬
晚霞给天边涂上了一抹娇艳的淡红色。工程师吴成三站在路旁,眺望着陡峻的、连绵不断的向南北延展的山峦和那路边奔腾澎湃的河流,想起了领导同志说的要用山上这些石头在这条宝成铁路上修石拱桥的话。“不错,领导上的决定是正确的。就地取材,用石头筑桥,可以给国家节约大批的钢筋水泥,又不要像钢梁那样经常油漆和抽换枕木,还可以省一笔不小的养护费。”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座座像山一样的石桥。他似乎看到了一列列的火车,载着满满的旅客和货物平稳地驶过这雄伟的大石桥,穿过大巴山,跨过嘉陵江,爬上秦岭向北方驶去……。
可是,把成千上万块石头并成一座桥,还要没一点裂缝,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前,吴成三曾检查过一条铁路线的桥涵工程。在几百座石桥中,60%以上有裂纹。那些桥还不算大,跨径只有一公尺到六公尺。“难道真像人们所说的‘十拱九裂’没法防止吗?“不,”吴成三对自己说:“那些不结实的石桥都是按照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准修建的。这一次自己一定要响应领导号召想法消灭裂纹。”
吴成三在线路上看了一遍,就回到成都。他整天琢磨这个问题,吃饭也想,睡觉前也想,整个身心都给这个问题迷住了。有一天他从外边回来看见自家门洞上用砖作的拱门也有裂纹,他心里想,是不是所有的拱门都有裂缝?为了要弄个清楚,他把整个一条街上的拱门统统仔细看了一遍。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问题也没弄出个头绪,他心烦得了不得,星期天就带孩子去公园里玩。他把孩子送到一个砖桥下玩,自己一个人坐在桥上沉思。突然间,他想起自己小时常爱唱的“小放牛”这出歌舞剧的戏词:“……赵州石桥什么人儿修?……”早先自己在河北工作的时候,也常听人说,河北有四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其中以赵州桥最出名。这赵州桥自己虽然一直没机会去看过,但是见过照片,也见过别人写的介绍文章。这桥跨度长三十七公尺,是一千三百多年前隋朝一个叫李春的工匠造的。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到现在还好好的,照样可以走人过车。这说明石头桥不一定都有裂纹。
没多久,凑巧,吴成三被派去检查四川罗江县太平桥的桥基深度。这是一个石拱桥,有十三公尺多长,当地的人介绍说这桥已经用了二百多年。吴成三看到载重汽车在桥上驶来驶去,心里想:为什么从前的劳动人民能修这样好的桥,现在的人反倒没了办法呢?
“苏联书上对石拱桥是怎么个看法?”他想起领导同志常常对自己说的:“好好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指示,就去查书。一翻书,不错,苏联专家也说石拱桥好,能用一千多年。而一般的钢梁桥七十五年就要换一次钢梁。然而怎么样能造没裂纹的石拱桥呢?吴成三在苏联书上找老师。他白天看,晚上看,星期天也不肯休息,到底让他找出来了。书上说,要想没裂纹,在按砌拱圈的时候要分段砌筑,拆卸拱架要使用沙土,使桥体缓缓均匀受力……书上是这样说的,具体到宝成路上行不行呢?吴成三左思右想,结合现场情况,建议领导上成立个长跨度石拱桥示范组,先修两座大石拱桥瞧瞧。
计划提上去后,没多久就批下来了。领导上决定在罗江七里河修两座桥,一座桥孔的跨径是二十八公尺,另一座桥孔的跨径是十五公尺。还调了一百多位得力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来工作。
吴成三又忙火了一阵子。当他把怎样分段砌筑,怎样预加高度,怎么样用沙筒降落拱架的具体施工方法告诉大家后,他以为没事了,就又回到了成都。
一天,他突然接到工地来的紧急电话:“新砌的桥又发现了裂纹。”吴成三急急忙忙赶到现场一看,可不是,每一孔的拱脚都有一条细细的裂纹。这怎么办?他同工人、工程师一块商量了好久,虽然想出了个法儿,用浆灌好,可是并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遇到困难,找苏联先进经验”这是他这些时候在工作中得出来的克服困难的窍门。他又翻书。苏联书上写得清清楚楚的:在拱脚留出一道空缝,放铁棒,就可避免裂纹。
办法是找到了,可是用到现场上合适不合适?按规程要分十一段砌,这样实在太麻烦了,再说每一个空缝要放一公吨的铁棒也太浪费。另外还得用三角架。能不能改成六段砌筑呢?他去找工程师、工人核计,大家一琢磨觉得这法儿挺不错,每孔可以省去五十六个木工和85%的铁棒,还可以不用三角架。
现在用这法儿已经在宝成铁路上修了二十多孔桥,跨径最大的有二十五公尺,没一座有裂纹。吴成三创造性地完成了建筑石拱桥的任务,给国家节约了一百七十多万元。
去过宝成铁路的人,看到那一座座横跨在湍急的河流上像山一样的雄伟大石桥,桥孔大得就像个大城门洞似的,可以并行七、八辆汽车,没有一个人不从心底里喝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