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国境线上的售货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14
第3版()
专栏:

国境线上的售货员
本报记者 陈勇进
这是我们祖国云南省的南边,最南边。在这里,大山连着大山,密林连着密林。在这里,村庄有时相距百多里,野兽威胁着人们。在这疏落的村庄上住着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傣族、僾尼族、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这里,有一个为各族人民所喜欢的青年人——卜育轩。这里的姑娘们常把卜育轩的帽子摘下来给他插上花儿,有的姑娘就干脆在卜育轩的帽子上绣个花儿。卜育轩是个售货员,他见了人总要问问缺不缺东西。对这里人们的一点微小的要求,卜育轩也会使他们得到满足。曼买村的群众说,我们喜欢卜育轩的贸易小组赛过这里的花儿。
我访问卜育轩,是在勐海——云南省最南面的一个小镇子。卜育轩刚从六十里外的南糯山来到贸易公司里。他穿着褪色的绿军服裤,裤腿打着两个大补绽。他面孔有些苍白,身体也很消瘦,一口河南话里夹杂云南特有的土话什么“可是”“哪样”……。这不难想像卜育轩是个复员军人。
我们的军队1947年把卜育轩的家乡河南嵩县解放了,他父亲参加了工作队,不久,被国民党军队杀了。卜育轩埋葬了父亲,丢下放羊的鞭子,拿起枪杆,随着我们的军队南下了。军队来到这少数民族聚居的深山里,卜育轩常看到这里人民日常用品都是从外国来的,连每天吃的盐也是外国来的,并且非常贵。部队领导同志动员他到地方上来工作,地方上的同志又把他分配到贸易公司里来,并且叫他到贸易小组里去当组长。卜育轩真有点害怕。因为他没学过文化,怕账算不好,怕钱管得不好。可是这又叫谁办呢,当时贸易公司的经理对他说:
“贸易工作是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好,群众需要的东西,不管多么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一定要有充分的劳动工具和日用品供应兄弟民族,要叫群众买到自己国家的东西。你对这个工作有什么意见吗?”
“党分配给我的啥工作都没意见,就是我不会上账算账,怕给党的工作造成损失。”
六月间,卜育轩和马殿东、王正强组成的贸易小组被分配到打洛去了。卜育轩一来到打洛就听说老虎吃人的恶消息。可是使卜育轩害怕的不是老虎而是贸易公司交给他们一批钱。一个没管过这样多钱的人,他心里是不会那么平静的。开始,卜育轩几乎不敢离开那些钱,夜里连觉也睡不着。
卜育轩的贸易小组来到打洛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房子。摊子摆不下来,他们就跑到山上砍竹子,自己盖房子。五、六天后房子盖起来了,他们搬到自己盖起的竹茅草房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愉快味儿。可是这愉快只不过一闪就过去了,刺激这几位贸易工作同志眼睛的是集镇市场上的外国货,那些布匹、肥皂……食盐每斤要五角钱。群众普遍认为自己的国家好是好,就是不会制造什么东西。各兄弟民族眼巴巴地望着工作人员,盼望他们给运些货物来满足世世代代从没满足过的要求。卜育轩在群众中调查了两天,他要知道这大山里的人们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区长还为他们召开了群众大会。
几天后他们公司里驮来了盐、布、烟卷、冰糖、肥皂和毛毯,他们还驮来了挂面、辣椒、粉丝和萝卜丝等等,把三间茅草房摆得满满的。这些没有见过中国货的中国人们跳着唱着跑到贸易小组里来,姑娘们满意地摸着花布,有的人用手沾一点点盐放在嘴里尝,然后笑笑,几驮货物很快就给人们抢购完了。傣族青年艾康感动地对卜育轩说:
“真不知道咱们的国家有这样多盐,有这样好的东西。”
“咱们国家的海盐多得像山儿一样大,”卜育轩说。
艾康那个青年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很惭愧地说:“自己对自己的国家实在太不了解啦!”
卜育轩等来到打洛不久,就使这里的兄弟民族购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时还完成了上级收购棉花的任务。这里的大人孩子都喜欢这个贸易小组,其中特别喜欢卜育轩。因为卜育轩对人那个忠实劲儿,不管你怎样挑选,就是换一百次他也不嫌麻烦,就是他吃着饭,有人来买东西,他也会马上放下饭碗来给你拿东西。
卜育轩在打洛的日子里,老虎曾在这里吃过很多的人。为这件事人们不敢到远处购买东西。别看卜育轩那个温温和和的劲儿,他的胆量很大,意志很坚强。在无月亮的深夜,他还独个儿在这深山密林里走路。他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什么是艰难。有一天,卜育轩去了解新货物的情况,一早从打洛到一百二十里路外的贸易公司去。太阳刚出来,他在一人多深的荒草灌木间的山路上行走。忽然,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传来野兽的吼叫。卜育轩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虎横卧在小路上。卜育轩大胆地走过去,他的眼睛直盯着那只像牛儿样的老虎,老虎那对像鸡蛋样的眼睛也在看着卜育轩,好像都准备战斗一样。卜育轩手里紧握着左轮手枪从老虎北面五六步远的草层里走过去。老虎无奈何地吼叫了一声站起来摇着尾巴走了。就在打洛这一带兄弟民族遭受猛虎侵害而不敢出来的时候,卜育轩和他的贸易小组,经常在夜里在国境线上去检查私运外国货的不法商人。
1953年2月,卜育轩被派去学习,学习了几个月,又被派到勐嵩去建立贸易小组。勐嵩这个地方的兄弟民族像打洛的兄弟民族一样,需要共产党派来的贸易工作人员。
卜育轩未来前就怕找不到牲口运货物,可是当他来到勐嵩的时候,傣族的不少群众说:你们成立贸易小组吧,驮东西要多少马有多少马。他们的业务迅速地扩大着,原来的一间小屋子不够用,群众又自动地帮助盖了五间房子。这一切,都使卜育轩感到必须更好地为这带大山里的兄弟民族服务。勐嵩人们提出要买铁锅、毛毯,第二天卜育轩就牵着牲口到景洪去驮。他看到私商卖的锄头贵,就又去调锄头。他知道傣族织布要红线,僾尼族要旋刀、棉毯,拉基族要土布。他尊重这里的各兄弟民族,学习民族语言。他对居住在勐嵩的兄弟民族的语言,都会说几句。姑娘们缺少针线、花布叫卜育轩捎;青年小伙们学文化缺少日记本、钢笔、墨水,叫卜育轩买;人们需要砍柴的斧头也找卜育轩。有时候,调来的生产工具不合用,他就找铁匠加工。只要是群众需要的,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