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一次来自现实生活的汇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16
第4版()
专栏:

一次来自现实生活的汇报
本报记者 林沫
会议室的长桌上放着几块闪闪发光的矿石,人们围在那里赞赏着,议论着:
“这哪里是矿石,简直是纯金属!”
“这是闪锌矿,含锌量在90%以上。”
“这一块是什么?——是铅锌矿?”
我拿起一块拳头大的矿石,沉重得就像一块钢铁。
这些矿石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杨植霖同志从呼伦贝尔盟带回来的。那里现在有几十个勘查队,在草原上和森林里寻找各种贵重的、稀有的矿藏。
杨植霖同志不久以前到呼伦贝尔盟工作了半个来月,他走了许多地方,广泛地接触了群众。六月末的一天,他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作汇报。这是一次来自现实生活的新鲜而生动的汇报。透过这个汇报,人们看到了祖国富饶的一角——呼伦贝尔盟雄伟壮阔的建设图景和建设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尖锐矛盾和斗争。
听着汇报,如像在人们面前出现了那纵横千里像绿色海洋一样的大兴安岭森林——那占全国森林面积五分之一的祖国林叶的宝库,在森林里紧张劳动的伐木工人,拖着长长的木材行列、喷吐着白烟的火车。还有那草原上新建立的几十处国营牧场,到处插着红旗的勘查队,以及那方圆数百里像海洋似的草原上的鱼湖——达赉湖。“人们形容这湖里的鱼:水有多深,鱼就有多厚。”杨植霖同志介绍说。
物产的丰富和蓬勃开展的建设图景是令人兴奋和自豪的,但更加激动人心的还是杨植霖同志所提出的建设工作中所存在的迫切问题:
“为了更好地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地方上的各有关部门应该把支援新区的建设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杨植霖同志说:“但是目前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许多在新区进行建设的队伍,却是在那里孤军奋斗。其他部门不加以配合或配合的很差,粮食、蔬菜及各种物质、文化生活的供应存在很多问题,职工群众很有意见。”他列举了很多供应工作落后的事实:达赉湖渔场在生产季节有六、七百工人,但那里连一个小摊贩都没有。设在草原上的国营牧场,有的一处有数百职工,但商业、文教和卫生部门却都不在那里建立机构。林区的职工更是议论纷纷:商店少,货物少,东西不好,价钱又贵。而及时供应蔬菜,几乎是林区每个职工的呼声。林区好里堡有五、六千职工,但供应点很少。杨植霖同志说:“我亲眼看到那里很多职工家属,不得不坐火车到远处购买日用品。”据林区的领导人员反映,国营商店卖的蔬菜贵,而且供应不足,可是他们又不允许当地企业部门直接去采购,宁肯让职工受困难。杨植霖同志气愤地说:“自己不拉屎,硬要占着毛坑,这实在是岂有此理!”
“我们早就提出,要在内蒙古多多建立经济中心。这是建设内蒙古和改变自治区的落后面貌、改变少数民族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措施。如今在我们的草原上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工厂,几十处国营牧场,出产丰富的渔场和巨大的森林工业。这实在是内蒙古各族人民过去所梦想不到的事情。在这些地方,各部门如果有计划地去盖商店,办学校,设立银行和邮电机构,逐渐吸引群众到这里居住下来,不就逐渐形成了牧区、林区和渔业的经济中心吗?离开了这些地方,还要到哪里去建立经济中心呢?”
杨植霖同志提出,对新区的物质供应同时还要从在本地开展生产中求得解决。目前在呼伦贝尔盟的林区、牧区、渔场和部分城镇,每年要从外地调运八万吨粮食。仅林区的牙克石到根河一线,去年就从外地运入价值八十一万元的蔬菜。但是,许多职工还经常吃不到蔬菜。现在甚至连咸菜、酱油这一类的东西,都要用火车从千里外运来。而新区的人口增加很快,如林区的喜桂图旗五年内人口由二万增加到九万。各种生活用品全靠外地供应,就很难满足需要。而且有些东西是完全可以组织和发挥当地力量进行生产的。他建议在当地建立农田和蔬菜农场;商业部门也应考虑在林区建立粮食及副食品加工厂;同时发动职工家属和当地群众大量种菜和饲养家畜、家禽等。
呼伦贝尔盟的生产潜力很大。熟悉当地资源的情况的人说,这里遍地资财,伸手可得。全盟的十七条主要河流,每条河里都产鱼。林区有八十多种副业产品,木耳、蘑菇到处都有;遍山的野葡萄更是制酒的好原料。牧区连牛毛、狗绒都很值钱。过去日伪军遗弃下的废钢铁,估计还可以搜集近万吨。
但是,由于对生产缺乏全面的规划,各有关部门互相联系和配合不够,财力、物力得不到充分的合理的运用,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浪费。如在海拉尔有敌伪遗留下的一个很大的酱菜厂,设备很好,生产出来的酱菜可供十数万人食用。而我们却不加利用,把大量器械拆毁,以至现在要从外地运进酱油、酱菜。在大兴安岭林区,采伐林木和修过铁路以后,山沟、路旁遗弃了大量木材,据估计,单是成材的站杆、道木即在二十万立方公尺以上,价值千万。过去森林工业和经营林木部门双方强调困难,互相推诿,谁也不进行清理,而当地政府也没有大力组织群众进山清理,一任这些木材腐烂在山中。另一方面,内蒙古不少城镇进行建设又缺乏木材;呼伦贝尔盟有许多牧民,想盖房子定居,就是搞不到木材;甚至连林区附近有些农民也感到木材困难!这就好像,一个人手里拿着馒头让它坏掉,而肚子却饿得发慌。杨植霖同志一再说:“这实在是怪事情!这样的怪事可实在不少哩!”
杨植霖同志的汇报,涉及到工、农、林、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且对党委如何加强对林区工作的领导及某些建设工作的全面计划和互相配合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内蒙自治区委员会将具体研究处理这些问题和建议。由于杨植霖同志亲临现场,广泛接触群众,了解了某些重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两个钟头的汇报中,使大家对他所提出的许多问题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促使人们去思考怎样解决这许多问题。
在党委的会议室里,人们常听汇报,但是有不少汇报,就像一串灰色的列车一样,匆匆忙忙地从会议日程上开过去了。它给人们所留下的模糊的、淡淡的印象,也随即消失了。在这里,我再一次想起毛泽东同志对一些领导人员多次所讲过的:须要走出办公室去,多多接近群众,多多研究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