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云南民族干部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18
第4版()
专栏:

云南民族干部的成长
本报记者 秦军光
云南省已经培养、提拔了一万七千多个民族干部,其中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就占15.4%。云南省的民族干部能够这样迅速成长,主要是由于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丽江专区所属的七个县培养了九百三十多个民族干部,占七县干部总数的40.33%;云南省贸易系统在边疆各地也培养提拔了占干部总数的40%以上的民族干部。
在培养和提拔民族干部的时候,云南省的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胆放手”的精神,破格地提拔了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副主席许文安就是被党破格提拔的一个。解放前他是一个受苦人。在党的关怀下,几年来他住过民族学院,到过北京和其他许多地方参观;党把他由一个普通人培养提拔成乡长、副区长,由副区长一下提拔到自治区副主席的领导岗位上。
民族干部迅速成长的另一个原因,是同外来的汉族干部建立了兄弟般的亲密关系,因而能够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得到提高。外来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文化、政策以及工作方法和汉语;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外来干部熟习地区情况、风俗人情以及教外来干部学习本民族语言。如在怒江的傈僳族聚居区工作的外来的区乡干部,已有90%以上的人学会了傈僳族话。
但是,目前在培养提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中,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赶不上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有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至今还没有他们自己的民族干部,像文山专区的瑶族人民就非常渴望有自己的民族干部。在培养提拔民族干部中,仍有少数汉族领导干部低估民族干部的能力和作用,而不积极培养提拔,甚至个别的汉族干部还有同民族干部比资格、比能力、不服气和包办代替民族干部的工作等现象。因此,在六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云南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提出要继续批判汉族干部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残余,积极培养和提拔民族干部,以适应各民族地区日益发展着的工作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