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早稻丰收晚稻又快插秧 龙溪海澄农民努力实现千斤县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21
第3版()
专栏:

早稻丰收晚稻又快插秧
龙溪海澄农民努力实现千斤县计划
新华社福州19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启桐报道:争取在今年成为水稻“千斤县”的福建省龙溪、海澄两县,现在已经完成和超额完成早稻增产计划。
到昨天为止,两县三十七万一千多亩早稻,有98%左右已经收割完毕。不论平原、山区和滨海地区,都获得了大丰收。龙溪县二十一万八千多亩早稻,平均每亩收四百九十斤,超过原定计划二十八斤,比历史上早稻产量最高的1953年增加30%。海澄县十五万二千多亩早稻,平均每亩收四百五十斤,完成原定计划,比历史上早稻最高产量增加16%。
龙溪、海澄两县地处九龙江下游,是福建省著名的水稻高产区。今春这里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随即掀起一个千斤丰产竞赛运动,要求早、晚两季水稻平均每亩达到一千零四斤和一千一百斤。两县都按照当地晚稻产量一般比早稻增加20%—50%的规律,定出了分期实现千斤丰产的计划。
在开展千斤丰产竞赛运动中,两县各级领导机关都根据各区、乡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各种增产措施。春季插秧前后,这里大部分地区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旱、咸(海潮)、虫等自然灾害。领导机关就发动农民挖毁稻根,提早灌水溶田和插秧,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使今年因病虫害而遭到的损失比去年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两县农民又在滨海地区、沿江地区和丘陵地区修建了三千五百多处水利工程,普遍种植了成熟早、耐旱和抗咸力较强的南特号、潭仔底等早稻良种,战胜了自然灾害。两县领导机关还在山地各区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技术推广网,使改良土壤、培育壮秧、小株密植、合理施肥和排水灌溉等经验也在山区普遍推广起来。今年两县有十万亩左右的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
现在两县辽阔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在犁田和车水溶田,即将插下晚稻秧苗,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千斤县”的晚稻增产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