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在技术科学领域中实现“百家争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21
第7版()
专栏:

在技术科学领域中实现“百家争鸣”
胡为柏
“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以后,在学术界特别在哲学、文学、史学以及理论科学方面,立刻呈现了活跃气象。但是在技术科学方面,反应似乎还不够热烈。据我揣测,因为过去所谓“诸子百家”,多半是有关人生哲理和自然方面的,而技术科学,许多年来,一直就被忽视,被认为不过是一些技术操作,很少能成“家”。解放以来,技术科学是被重视了,并且大大发展了,但是有人以为目前我国的技术基础,主要是在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帮助下建立的,我们自己一下子还“鸣”不起来。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够正确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为了发扬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加速社会主义的建设,而技术科学是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在我国建设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技术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将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技术问题,等待着技术科学部门的工作者从各方面进行自由讨论,从各种角度去试验研究,以求尽早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技术科学不仅在今后要“百家争鸣”,而且由于客观需要,还会成为“争鸣”最多,“成家”最快的一个领域。
为了我国技术科学能够适合生产发展的需要,并且迅速地赶上世界水平,在实现“百家争鸣”方针的时候,我想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要在技术科学领域中开展试验研究工作的大竞赛。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许多重大而复杂的技术问题(如资源的综合利用、新产品的试制、新技术的采用等)不断涌现。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就完全有必要从各方面来进行试验研究。向一个技术问题的堡垒进攻,在战略和战术上可以有许多方案。工作之先有必要征求各种方案,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还应该选取好几个有根据的方案齐头并进,胜利才会有把握。但是目前对于一些复杂重大的技术问题,只交给某一研究机构少数人去领导,其他人有意见也不积极提。特别是在有苏联专家的部门,往往专家一发表意见,立刻就做了决定,有人对于试验的方法、步骤有不同的看法和补充,也没有充分说出来。有些说出来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人力物力的具体支持。特别对于留学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人员所提的意见,有时候没有经过分析,就被武断地贴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办法”的标签,这就很容易使这些人消极旁观,不能热烈而积极地来一起想办法。在我国古代,就有过“悬赏求解”的办法,而现代的许多技术先进国家,经常有“悬赏求解”的办法(如苏联有色金属工业部今年的悬赏问题就有“某铜锌矿的选矿”、“某炼汞厂流程改进”等,每一题的头奖是两万卢布,还有二奖、三奖等,凡各研究机关、厂矿、学校的个人或者集体都可以应征),我认为这一办法很值得工业部门考虑。对于任何个人、集体或者单位,只要他们提出的试验研究方案有一定的根据,就应该慎重地加以考虑,然后分别给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从而开展试验研究的竞赛。这种竞赛不是竞争,而是友谊的竞赛,在竞赛过程中要相互配合。竞赛结束的时候,获赏者固然光荣,其它参加过工作的单位或者个人,也会从中获得提高。
其次,对于我国工业建设中重大的技术方向问题,应该有组织地开展自由讨论。古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技术方向的问题,常常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说我国贫铁矿的选矿方法问题,我国炼钢的发展方向问题,对于利用我国高矽铝矿炼铝方法的问题等等,各方面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如果能够有组织地把这些看法发表出来,进行讨论,然后做一些试验研究,对建设事业是有利的。有人认为开展了这些可能是无休止的讨论,会造成思想混乱以致会延误建设速度。我认为并不会这样。因为我们有苏联先进的榜样,有些技术问题可以先根据苏联经验进行建设,但是由于技术是在日新月异地进步,我国的一些具体问题同苏联未必完全相同,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力量,从各方面来看问题,不仅同建设速度不矛盾,并且还会保证我国建设技术的现实性和先进性。
第三,要赞助技术试验中的理论研究,鼓励在可靠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各种的理论假说。由于技术科学同生产联系比较直接的这一特点,加上我国建设的迫切需要,产业部门往往对技术科学提出一些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要限期解决。所以技术科学研究部门往往集中全部力量做那些同生产条件很相近的、工作量很大的、方法上很机械的试验工作。这是客观需要,是应该做的。但是从长远和根本来看,为了使技术向新的境界推进并且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有必要分出一部分力量做些理论的研究。从具体现象出发,把一些复杂条件简化而进行一些较抽象的研究,把各种条件单独研究清楚以后,再逐步研究它们的相互联系,最后又回到具体问题上来指导实践。这本是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普通方法。但是目前就有这种倾向:你要研究吗?就要限期解决设计或者生产上的问题,对于技术问题的理论钻研,会被认为“钻牛角尖”、“脱离实际”,如果这些理论研究需要比较复杂的仪器和比较长的时间,还会被扣上“不能适合建设要求”的帽子。这种现象是值得注意克服的。
另一方面,现在还有这种情况,在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以后,提出一份厚厚的报告就算了。设计建设部门如果用上了一些数字,也就满意了。至于对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的新的情况,许多客观内在规律的联系情况,就不深入加以注意了。换句话说,就是缺乏理论上的探索。还有更值得注意的,就是有些作者企图提出一些假说时,其他人就会进行“批评”,说什么“数据不足”,“实验数据是唯物的,而推论假说是妄自推断,是唯心的。”这就使得试验者不敢提出假说,也就是说不敢“鸣”。实际上在科学思唯发展过程中。“假说”是起相当作用的,我们应该鼓励技术科学工作者在经过充分的试验研究以后,在新的情况被观察到以后,经过慎重细致的分析考虑,然后提出理论“假说”,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所谓“大胆的假说”。通过理论研究和理论假说的争辩,技术科学的水平就会迅速地提高。
党中央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生动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学术的真正自由,提供了学术迅速发展的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党的亲切关怀和人民热烈期望下的我国技术科学,一定会兴旺茂盛起来。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摆脱技术落后的情况,而以空前的技术水平列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