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盐都漫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22
第2版()
专栏:

盐都漫步
本报记者 纪希晨
从内江往西南行走四十五公里,便到了祖国的盐都——自贡。
自贡每年生产的食盐,运销四川、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湖北、湖南西部,可供五、六千万人民食用。可是这里的井盐是怎么生产的?盐工们是怎样在一千多公尺深的地下汲出卤水,把它用天然气煎煮成盐的?为着了解这些问题,在这里当了十八年盐工的新华第二制盐厂萧绍成副厂长,陪同我对他们的盐厂进行了访问。
没到盐厂以前,老远就听到飞速转动着的绞车“天车轮”,在古老雄伟的盐井架上隆隆作响。我原以为这些十多二十丈高的盐井架,都是钢筋水泥制成的,可是,仔细一看,却发现这些汲卤井架,全是由竹篾绳索捆着的杉木组成的。对于这种令人惊奇的建筑,萧绍成同志笑着对我说:
“你看它简单吗?可是,你可别小看它哩!这种杉木架用在盐井上,比钢铁还要经久耐用呢。钢铁容易被盐卤水腐蚀损坏,而这些竹皮杉木建成的井架,沾上卤水以后,反而更加滋润、结实,用上二、三十年也不会坏。这个简单巧妙的办法,远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使用了!”
我们在井架下面的卤岩井跟前停了下来。这个卤井的井口虽然只有小磁罐子口那么大小,却有一千多公尺深。为了取出地层下盐岩的盐分,我们聪明的祖先先凿了盐井,然后再把清水从地面上顺井灌注到地下去。等到清水把盐岩溶解成卤水的时候,再用长长的钢绳,系着冰铁管,放下去,把清洁的卤水汲出来。据说,每斤卤水含盐七至九两。从前汲卤都是用人推、牛拉,现在却改成电力和蒸气机了。
在一处山坡上,我们还参观了井口只有中小碗口那么大的黑卤井和黄卤井。黑卤井的卤水像砚池里的墨水,黄卤井里的卤水则是蜡黄色的。这种井的产盐量虽然没有卤岩井那么高,卤水中却含有丰富的化工原料,并且不需要人工放水就可以汲来作制盐的天然卤源。过去一眼盐井只能提两万多担卤水,现在已经能提十三、四万担卤水了。
纵横交错的输卤枧管,是盐场上令人注目的景物之一。这些全部由楠竹制成的巨蟒般的输卤枧管,带着刚从盐井内汲出来的卤水,越过田野和山坡,跨过清清的河流,穿过市区的上空,把卤水输送到十多公里以外的煮盐车间,用天然气或煤煎煮成盐。如果将全市枧管衔接起来,长度可达一百二十七公里。对于这,萧绍成同志带着自豪的神情对我说:“当我们的祖先开始用这物美价廉的‘盐场自来水管’输卤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自来水的原理呢!”
盐厂里最使人感到兴趣的,要算是用来煮盐的火井了。在那深邃狭小的井口里,日夜向上喷吐着蓝茵茵的瓦斯火焰(天然气)。这种火井,小的能烧两三口盐锅,大的能烧二、三百口。
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开始凿出这样深的盐井呢?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发现用地下瓦斯来煮盐了呢?据中共自贡市委的同志说: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朝,这里就开始凿井了。到了唐朝,自贡蕴藏的天然气被发现了,开凿的规模也扩大了。在宋朝的时候(公元九六○年至一二七九年),我国的劳动人民更进一步地大量开凿瓦斯火井。它比英国在1886年才用瓦斯来点灯要早几个世纪。
富饶的盐都,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里,生产萎缩,井灶倒闭,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从1937年到1947年的十年间,盐价上涨了二十七倍,连盐工们吃的盐都有“斗米斤盐”的说法。盐工们为反抗苛重的剥削和压迫,曾英勇地进行了斗争。仅1926年一年,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全市盐工就进行过十多次罢工。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自贡盐工,从1949年12月5日解放那天起,便全力投入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的斗争。破烂荒凉的盐场修复了,倒斜的井架立起了,煎盐的火灶又燃烧起来了,盐的产量迅速提高。去年,盐工们以忘我的劳动,提前完成全年计划,产盐801万担,超过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60%以上,现在全市盐工正在为超额完成1956年产盐850万担的任务而奋斗。
盐场上充满着蓬勃建设的景象。许多不久前还是荒僻的田野,现在变成热闹的工地,高耸起了钻机的井架。新建立的国营盐务局第一、二车间,使千百年来分散落后的自贡盐业,从简陋的手工操作,变成了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生产。特等劳动模范徐大兴创造的“筒内汲卤器”,其他盐工创造的“自动量卤器”、“自动压油杯”等,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废品,降低了成本。为着提取盐卤中含有的钾、碘、溴、硼砂等十多种贵重的化工原料,自贡市新建起一座近代化的化工厂,不久以后,还将有更多的化工厂出现在盐都。
在今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自贡市大小盐场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对于这个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共自贡市委牟海秀同志有一次对我说:
“按照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原则,我们把30里范围内的100多个小井小灶,组织成了建华、久大两个大的公司。在这两个公司里,以地区为单位,以七、八个小井、灶联合组成十七个大的车间。由于建立和健全了企业管理的机构,井盐的生产由过去那种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变成了大生产。在这两个企业中,我们推行了各种管理制度,对某些陈旧的生产设备,进行了规模较大的修整、改建。建华公司公私合营后,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倍;久大公司资产总值增加了四倍多。”
这几年来,新建的职工宿舍达两万多平方公尺。过去,夏天工人们睡在竹板上,冬天困在篦包里,现在他们都高高兴兴地迁入了新居。过去工人们在低矮闷热的灶房里工作,夏天炎热的时候,有些工人就昏倒过去;现在厂房里不仅装上了较好的通风设备,久大公司第二制盐处还装上了屋顶喷水器,在瓦斯灶房里,也都设置了排除二氧化硫气体的烟囱。由于劳动条件和医疗设备的改进,几年来职工的病伤率已降低了60%多。
工人的文化生活也日益活跃。全市有七千多职工在业余文化学校学习,过去一字不识的老工人,现在有许多能阅读报纸了。市中心区新建的工人文化宫和各工区的俱乐部里,经常有川流不息的工人前往打球、下棋、玩扑克。全市又为职工新建了两个电影院、两个川剧院、一个曲艺场,公园内新修的溜冰场、夜光球场,都是工人游息的地方。
全市现在有中小学二十多所,新建师范学校,盐业技术学校两所。沿着釜溪河岸的市区,新修了不少房屋。平坦的马路上终日奔驰着公共汽车。新设的自来水给居住在山上的市民带来极大的方便。号称自贡市“龙须沟”的滨江马路一带,已经修起了整齐的石堤,洪水再也不会爬上堤岸。横跨河上的大铁桥也正在修建。可以预见,内昆铁路通车后,我们的盐都将更加繁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