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全村最后一户单干农民入社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22
第3版()
专栏:

全村最后一户单干农民入社了
连文伍
早稻、荔枝齐告丰收,九龙江两岸人人振奋。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九龙江畔普通一村——九湖乡长福村出现的一件新事情,那就是全村最后一户单干农民在夏收中加入了高级社。
这个单干农民名叫朱文章,是个下中农。他认为:自己有十三株好荔枝树,每年能收荔枝一千六百斤,五十多株柑子树,一年也能收柑子一千三百多斤,还有九分好水田,每年能收一千斤左右的粮食;一家五口人,两个劳力,有农具、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还管什么合作化不合作化呢?去年合作化高潮中,全村四百四十多户农民都入社了,而他还是拒绝入社。
夏收季节来到了,先锋社果实累累的荔枝开始采摘了,丰硕的水稻的收割工作也开始了。社里订出预分方案,预计早稻要收二百五十万斤,比受灾减产的去年增产一倍半(现在大部分收割完了,全社可收二百七十多万斤);荔枝可收四百多万斤,值三十多万元,比去年增加一倍。早季每个劳动日可预分一元四角。他还看到,历代历朝修不起来的“猴探井”水库,今年高级社把它修好了,一千零三十五亩去年受旱绝收的田,因此得到了每亩五百多斤的大丰收。他又知道,劳力比自己弱的朱欺头,一家也是五口人,过去生活比自己差,今年早季可分到一百四十元。而自己呢?早季时老婆、孩子病了两个月,耕种不过来,九分好水田没有插上秧,后来还是农业社拿出水车、耕牛和劳力,帮助他种上了番薯,只能收几百斤番薯干。至于荔枝,因为除草工作没做好,收的荔枝也只能卖到三十多元。社里和他同等劳力的社员的收入都比他多一倍还多。
事实打动了朱文章的心,他找已经入社的侄儿朱爱食商量,详细问了入社以后的情况。他先后找了社主任、党支部书记,申请参加高级社。他的行动立即受到社员们满腔热情的欢迎,他被批准入社了。六月二十一日,先锋社动镰割稻的第一天,朱文章夫妻就参加社里割稻了。星星还亮着,他俩就吃了早饭,同别的社员一道到田里去。老社员对他们很亲切,有的告诉他社内的制度,有的告诉他今年丰收的情形。这一天割的稻子都很好,每亩能打五百多斤,朱文章越割越有劲。这一天,朱文章得了八分半工,他妻子得了六分工,他们感到很公平合理。从此以后,他的妻子在每天早晨就把最小的孩子送到社里的农忙托儿所,自己去参加夏收;晚上,再把在托儿所里照顾得挺好的孩子领回家。半个月来,朱文章夫妻参加割稻、摘荔枝、锄草、车水,已经得了一百多个工分。由于水田早季没有插上秧,他现在已经缺粮了。农业社为了照顾他,对他同老社员一样看待,每口人暂分给七十五斤谷子。他一家人高兴极了。他的妻子说:“现在不用拿着麻袋上漳州买大米了。入社只半个月,就尝到了合作化的甜头。”(原载福建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