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今年四川省的春蚕为什么减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24
第3版()
专栏:

今年四川省的春蚕为什么减产
新华社记者 宋禾
我国蚕丝主要产地之一——四川省,今年春蚕的产茧量比去年减少了五十三万多公斤。记者就这件事访问了四川省农业厅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他的谈话。
造成今年春蚕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蚕桑部门从主观需要出发,在分配春蚕生产任务时发的蚕种过多,造成普遍桑荒的结果。
四川省今春共发放了蚕种三十九万张,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9%。这个增长幅度,比过去几年并不算高。可是,蚕桑部门在确定这个增长幅度的时候,对于今年蚕桑生产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作全面足够的估计。譬如,对由于去冬今春大部分蚕农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蚕桑技术指导工作加强而引起的每张蚕种的成活率比过去大大增加,以致每张蚕种所需桑叶量也跟着增加的情况,和新栽桑树成活率不高、老桑树由于连年采摘过度因而产叶量下降等情况,都没有很好估计进去。这样,对桑叶的需要便超过了桑树的生产能力。
更严重的是,当这个脱离实际的计划和群众见面,有人反映计划偏高很难完成的时候,蚕桑部门不但没有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很好地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反而死抱着原订计划不放,要求限期完成。这样,在不少地方就产生了强迫命令的现象。例如,梓潼县复兴乡平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社内桑叶产量只能养二十三到二十五张蚕种,但住在该乡的蚕桑干部为了完成上面分配给他的任务,便把社长叫去,要他检讨,并批评这位社长是“不重视养蚕副业,不执行国家计划”,硬给该社又添派了十张蚕种。结果,该社缺桑严重,不得不忍痛倒掉了二十簸箕小蚕。
这位负责人说:这种主观主义的作法,给国家和农民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今年五月下旬,当春蚕正要上簇结茧时,全省十三个重点养蚕县,有十二个县普遍发生缺桑现象。在一些缺桑严重地区,还不断出现了偷叶、抢叶和打架的事件。由于缺桑,各地春蚕便大批死亡,西充县一地死掉和倒掉的蚕就占该县春蚕总数的12%以上。活着的蚕也因吃不饱,以致使蛆茧、薄皮茧增多,大大降低了品质。根据最近的统计:全省春蚕产茧数只达到原计划的76.7%,生丝产量减少二千公担,蚕农减少收入约二百万元。这位负责人说:如果当时蚕桑部门少一点主观主义,今年的春茧是完全可以丰收的。
谈到春蚕减产的善后工作,这位负责人说:目前蚕桑部门正通过秋茧预购和国家贷款的方式,帮助减产和赔本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蚕农争取今年秋茧丰收,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增养一季晚秋蚕,以弥补减产的损失。同时,吸取这次春蚕减产的教训,各蚕桑地区已重新审核了今年的秋蚕发种计划,将原订发种三十五万多张的计划,改为三十二万多张,并拟出了加强秋蚕饲养技术指导和桑树培护的措施方案,把计划放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从这次春蚕减产的事件中可以看出:领导机关在进行各项工作时,必须很好地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把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有利、不利的因素都估计进去,并且要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把工作放在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确有把握,因而愿意接受的基础上,才不致把好事办成坏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