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我国北部不宜大量种水稻的说法没有根据 黑龙江近三十万公顷水稻丰收有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25
第3版()
专栏:

我国北部不宜大量种水稻的说法没有根据
黑龙江近三十万公顷水稻丰收有望
据新华社讯 新华社记者邵永力报道: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今年种植的二十九万四千多公顷水稻,普遍生育良好,秧棵茁壮,丰收有望。
今年,黑龙江省新增加的水稻面积达十二万公顷,这个数字相当于解放前三十年中所开发的稻田面积的总和。
去冬今春随着全省高级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民普遍响应政府扩大种植水稻的号召,他们在冬季里冒着严寒修建了三千多处小型水利工程。现在,许多河流、湖泊的两旁,都是新修起的一道道的水渠,把河水源源引向稻田。往年因受涝而撩荒的洼地,如今也生长着油绿的稻秧。肇州、肇源等县农业生产合作社用洗碱的办法把过去不能生长庄稼的碱地,改造成稻田。历史上从来未种过水稻的富锦县,今年也种了二千七百公顷水稻。连位于北纬五十度到五十三度的黑河专区,也种植了二千公顷水稻。
大力发展水田,给农民和国家都带来很大的利益。据五常县的调查,全县今年因扩大种植水稻可增产四万吨粮食,种植水稻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平均每户可以增加收入二百元左右。
黑龙江省今年发展水稻的新成就证明:那种说我国北方不适宜大量发展水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位于我国最北部的这个省分,有着发展水稻的优越条件。全省大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著名的“五江二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和兴凯湖、镜泊湖,以及一千七百多条大小河流,有着异常丰富的水源,这里虽然冬季较长和寒冷,但每年仍有一百天到一百三十天的无霜期,而且夏季日照量充足,可以保证水稻的成长。农业部门和农业科学工作者培育的“石狩白毛”、“国光”、“弥荣”等耐寒、早熟的水稻品种,和已经成功的旱直播的先进耕作方法,更使水稻在下种后一百天左右即可成熟。因而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不仅水稻播种面迅速扩大,水稻产量也有了显著提高。1955年全省十七万多公顷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六千四百八十二斤。比一般旱田粮谷作物产量高一倍以上,按其经济价值计算,一公顷水稻几乎等于三公顷杂粮。
黑龙江省的领导机关已把增植水稻做为主要增产措施之一。初步计划明年全省水稻面积将增加十五万到二十万公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