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汽车工人之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28
第2版()
专栏:

汽车工人之家
新华社记者 康国志
吴丹一家七口人同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这件事近来引起了在这里访问的文学、电影和新闻工作者很大的兴趣。
六十岁的吴丹,是第一汽车厂技术安全处的副处长,他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和他同在一个工厂里工作。大儿子亚洲和二儿子汉忠,都曾经在苏联莫斯科汽车工厂实习过。亚洲现在担任汽车试制车间的副主任;汉忠是工具车间试制工部工长;三儿子吴华,在工厂里当俄语习译。吴丹的三个儿媳妇,一个是职员,一个是仓库保管员;最小的一个,是进厂还不到半年的钻床徒工。
随着新中国汽车制造工业的诞生,吴家两代结束了修配外国汽车的历史,开始了为制造国产汽车而工作的生涯。
远在1912年,当时十六岁的吴丹的家乡——哈尔滨街头,出现了最初几部外国汽车。从那时候起,吴丹就开始学习汽车装配技术。1938年间,吴丹亲手教授他的大儿子学习修配汽车的技术,并且把二儿子送进他自己当初学过的工厂去当学徒。那时候,两代修配汽车的工人家庭就形成了。
1952年间,全国正在酝酿着执行伟大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就包括在这个计划之内。吴丹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写报告给原中共中央东北局,请求调他参加汽车厂的建设。相隔没有几天,他的请求被批准了。那时候,他的二儿子已经从北京的一个汽车修配厂先调到汽车厂,并且被派往苏联实习去了。随后,他的大儿子、三儿子和大儿媳、二儿媳,也都从沈阳等地陆续调到第一汽车制造厂,参加了工厂建设。
今年元旦,吴家增加了新的成员:三儿子同一位农村姑娘韩玉兰结了婚。新娘子看见全家老少都在汽车厂,自己也想作一名汽车工人。过门不久,韩玉兰把自己的主意告诉了公公、婆婆和爱人,当即得到他们的欢迎和支持。今年二月,她就考入了工厂,在冲压车间学习钻工。
吴丹有五个孙子和孙女:十岁的大孙子在汽车工人小学里念三年级;两个在工厂的幼儿园里;另外两个在家由奶奶照管着。
工厂的行政同工会领导干部,曾一再劝说吴丹养老退休,可是他总不服老,一定要把自己的晚年献给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吴丹时常去郊野游猎,身体锻炼得像壮年人一样健康。他对记者说:“再过十年,我就可以看见我的孙儿、孙女们进入汽车工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