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大巴山的歌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7-28
第8版()
专栏:

大巴山的歌声
林尚 马华
宝成铁路出川西平原后,就倚着悬崖绝壁的大巴山,沿着波涛汹涌的嘉陵江而上,直达宝鸡秦岭。在这四百多公里人烟稀少的地区里,铁路工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削平了高山,填满了深壑,使得这世世代代荒凉的山区,顿然热闹起来。
山区交通不便,物资供应条件差,逢到休息时间,大家只好蹲在家里聊天,有的闷得发慌,就跑去爬山,但一天到晚那能老拿爬山解闷呢!工人们组织了一支业余文娱队。一停工休息,就打起锣鼓扭秧歌。日子一久,大家又有些乏味了。有人用废竹筒、笋壳等东西,做成了简单的单弦琴,有用竹子挖了些小孔做成笛子,有人把锡泊纸包在梳子上,也当作乐器。就这样,一钱未花,就组成了一个“土乐器组”了。
后来,工会又购买了南胡、三弦、月琴、提琴、手风琴。新式乐器买来了,但工人们大多不会使用。不会,就学,没有人教,就自己来摸索。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混合十五中队四十多个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都能拉能弹,能唱会演了。
大巴山区的歌声是不息的。他们紧密结合生产和中心工作,开展了多式多样的活动。
住在大巴山区的农民,由于交通不便,很难得看见演剧跳舞,因此铁路工人每次演出,都要邀请他们来参加。住在混合十五中队附近的老农民任大爷,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起初工人才到这一带来时,上下工都要经过他的地边,他怕工人踏了禾苗,总是有些不高兴。后来他经常参加晚会,看了歌剧“嘉陵江上”后,第二天就带领了孙女,把工人上工的路,修得平平宽宽的,还专门抽了几块地,给工人种小菜。
傍晚,成百上千的人拥向剧场。零六零女工中队的姑娘们来了,她们是来参加演出的;白发苍苍的老汉,携着孙儿来了,他们是来看演出的。辛勤劳动了一周的工人们,都聚集在剧场,欢度着愉快的周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