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农村来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6-11
第4版()
专栏:

  农村来信
夏青
太行今年春节秧歌。各县都提出“翻身群众、自唱自乐”,和结合本村工作表扬英雄模范的文娱方针。根据襄垣、黎城、涉县、左权、祁县、磁县等县的总结材料和我亲自在下面的了解,在实际进行中,都做到了。
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黎城黎明剧团,他们在这次活动中起了辉煌地组织、推动作用。运动前,他们开了一个会,感到去过每年春节,群众演戏,他们也演戏,群众团体竞赛,他们也参加竞赛,这样便出了很多毛病:第一与群众文娱活动脱节,各搞各的,既不能向群众学习,又起不了应有的组织,推动作用。第二因为他们是职业剧团,自然比一般业余剧团要演的好一些,于是每次关于给不给他们发奖的问题,总要引起一番争论。根据这样的情况,他们便决定把剧团工作暂时放一下,把人员分配到各区、村去,有重点地帮助和培养村的文娱活动。但因人手不够,供不应求,村村都向他们要人,所以又与文教科共同研究,确定年关前为编剧时期,要各村把他们确定好的剧本内容,故事,及为何写,写一个提纲,交到县、区上来;有编得快的,就交剧本。他们再根据这些提纲、剧本逐个研究,提出意见。一般地说这些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本村的事实,一类是空想的。在编剧的方法上,多半只写几段唱词,就算是一个剧本。研究好了,便召集各村编写人,指出应根据本村的事实写,结构上也提了些意见;另外又指出写时不要光写唱词,要把道白、布景、人物、表情、动作都写上。需要分场的地方,也告诉了他们如何分,这样别人就是没有看到演出,单看剧本也可以看出些名堂来,不致看不懂。果然,我看了他二、三十本剧本,的确很不坏,都在一般水平之上。从这些剧本的内容,多数是写翻身斗争,根据我在襄垣抽出四十七本的统计,写翻身的有十九本,如“地主手腕”、“倒苦水”、“团结中农”、“徐永昌翻身”等,时事的(包括支援前线)有十本,生产的有八本,拥军优抗的六本,参军的三本婚姻问题一本。而每个不是直接反映翻身斗争的,又都连系了翻身,所以总的说来都可以说是翻身剧。
形式方面绝大多数是广场秧歌剧;并且突破一般秧歌剧的形式,在利用群众场面,集体歌唱,秧歌舞队的伴唱,舞蹈,和歌剧的朗诵各方面,都有很多新的创造。这里我仅介绍一个村的剧本创作过程:黎城胭脂村在听到迎春节娱乐以后,干部、群众便一起商量,本村有些甚需要表扬的?如何表扬?大家说:“咱村油坊的好应该表扬。”,接着提出“咱用个甚能把咱油坊表现出来”?有的说:“咱用一个人挑两桶油边扭边唱咱油坊”。有的说:“这样不好,不能表现咱油坊的生产过程,介绍不出经验,“但这样做技术上很困难,最后决定:“用人来扮,扮成榨油机一样”。据说他们后来又由扮油坊发展到用人扮织布机、纺车,一起在场子上演起来,你看!这不是很好的舞蹈吗?一个很好的民间的集体舞蹈艺术吗?可惜我没有看到演出,真是恨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