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椰林深处——访问海南岛上一个椰子生产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03
第3版()
专栏:

椰林深处
——访问海南岛上一个椰子生产合作社
本报记者 黄向青
从海南岛东海岸的清澜港坐上帆船,渡过碧波荡漾的海湾,在一个被椰林淹没了的半岛上登岸。高大的绿墙似的椰林,无限宽阔地延伸向远方。海风吹来,整排整排的椰树喧闹着,跟一阵阵的涛声,混成一片浩瀚的音响。
这里除下绿色的树的海洋,什么也看不到。偶然在一棵树上找到一块木牌子,知道这里就是文昌县邦塘乡建华山椰子生产合作社;但是,在林子里走来转去,总看不见村庄的影子。要不是在池塘边遇上一位年青姑娘,我准定得迷路了。
这位姑娘正是这个乡的乡长黄兰英。这林子里住着两千多人,有许多砖瓦盖的房屋,还有用椰树干叶搭起来的牛棚、猪栏和鸡舍。有小学和广阔的运动场。还有一千多亩稻田旱地。浓密的椰林把这里的人家包围、分隔开了。这一家和那一家,这里和那里,能够听到声响,互相呼应,却不能互相望见。在弯曲的小路上,常常突然出现一队挑着满筐满箩青绿椰果的姑娘,她们那花花绿绿的身影,一闪就又消失在林子后面。我曾经奇怪为什么到处干活的尽是妇女?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是一个侨乡,在社里,一千四百多个参加劳动的人,约有一千以上是妇女。
这些日子,正是椰子开始大收的季节。早晨,当椰林在初升的太阳照射下变成金色的海洋的时候,椰林深处喧腾而欢乐的生活就开始了。走在林荫小路上,警告止步的叱喝声,把人吓一跳,紧接着,就“扑达”“扑达”从天空扔下一个个硕大的椰果来。一个裸露着油乌闪亮的脊梁的年青小伙子,从树上溜下来,转眼间,他又攀沿上了另一棵笔直的一、二十公尺高的树上去,一个个的把椰果扔下来,是那样的迅速敏捷。
社主任曾向我介绍过:在椰树的管理工作中,有许多工作是需要上树干的,例如除虫、收果以及割下树身上长出来的椰布等等。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生长在椰林里的人都能上树,这需要身体灵活、有气力、有胆量,现在,全社有二十多个人专门负责上树干活的。他们大都很年青,但是都已有了十年八年“树龄”了。过去,他们长年受人雇请上树,上一次树的报酬是一棵椰果。建社以后,上十次树算二分工,一般一天能上四十到六十次。如果遇到台风袭来需要抢收的时候,一天能上到一百二十次。
当椰果扔得满地的时候,姑娘们就来收拾了,一担担地挑到加工厂去,有一部分直接挑到海滩去打包外运。
这个社是今年三月间才成立的。那时候,东海岸、西海岸以至五指山上,社会主义的热潮汹涌着。椰林里,人们到处酝酿着。这样全岛第一个椰子合作社成立了。根据这里以果树经营为主的特点,社里的农业、手工业、渔业和其他公有副业都实行完全社会主义合作化,而椰树则保留入股分红的办法,而且还允许有自留树。全社已入股椰树八万多棵。虽然只经过几个月的统一经营,但是达到结果年龄的五万九千多棵树,都获得了近年来少有的丰收。经过点数,可收椰子三十八万多个,比去年的二十七万个增加了40%。
“树还是那些树,为什么几个月就能增产这么多呢?”开始我对这问题是怀疑的。
社主任给我解答了这个疑问:“过去人们因为稻田少,椰树收入也不多,不少人都靠打绳为生,有时今天做了,明天才有粮,那还有心情和余力去侍弄林木。结果少的,还不够给上树的工钱。有些树倒了死了,树干不清理,虫害就滋生,这样怎能多结果呢。
“建社以后,能够统一调配劳动力,把所有年老力弱的人,配上一部分主要劳动力,进行编绞绳缆生产,三个多月就收入二万六千多元;捕鱼队34人,已收入了一万五千多元,社员的生活困难得到了解决,林业队的几百人就安心管理椰林了。有人巡逻赶鼠,有人上树除虫,有人挑水淋树,更多的人清理荆棘野草,在树下烧了,又成为椰树的好肥料,这样,怎能不增产呢。”
社主任还告诉我,因为清理了林间的荆棘,今年就可能增加二千五百亩土地,计划用来间种各种热带作物和杂粮以及发展养畜业。现在已经间种的,就有经济价值很高的蓖麻、香茅、毒鱼藤以及甘薯、高粱等共几百亩;在椰树下还修建了猪圈、渔塘、鸡舍,多方面增加收入。社员们看见有了空地,又听说鼓励家庭副业,也纷纷在房屋附近搭架小型的猪圈、鸡舍。
这里,林子里到处随风散着浓郁的椰香,有一次,我顺着香气最浓的方向走去,找到了社里的榨油加工厂。社员们正忙碌地剥椰衣、锯椰壳、刨椰肉等工作,然后把刨成细碎的椰肉送到油坊去蒸炒,打油。椰子真是宝贵的东西,椰油不但可以食用和制造人造牛油,还可作滑机油、蜡烛、肥皂的原料;榨油以后的椰麸,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
前些时候,可制地毡等的椰布外销民主国家,就收入了二千多元;现在,国家对可以制防毒面具用的活性炭和作用具的椰壳也开始进行收购,又可增加一笔很大的收入。社员们现在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乱砍椰壳取椰肉,而是用锯来一个个切得整整齐齐的了。那一堆堆的椰衣,经过浸晒,就成为编绞绳缆的椰鬃。无论到那里,都看见三三两两的老妇人,坐在屋檐下、树荫里,一面悠闲地谈心,一面两手不停的编鬃绳。每编一斤,算二分工,有些缺少劳力的社员,只要手能动,也可以作些活,不单纯依靠“五保”了。
社员的收入增加了。据估算,每户社员除了原来的早造农产品,以及入股的椰树收入外,每个劳动日估计还可得到八角以上的报酬。几个月来,每月都预支过一两次现款。三百多户侨眷已经纷纷写信到南洋,向亲人们报告丰收喜讯。
在乡村综合商店里,我看到了社员的部分生活情况。在那里,除了副食品以外,满橱窗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并不比一个小城市的百货店差些。在布架上,单是花布就有二十多种,两部缝衣机,??地从早晨一直响到深夜。一个售货员还抱怨说:“姑娘们光嫌我们货少,花样少,不然,我们一个月的营业额不止这三千多元。”
当我又坐上帆船回到清澜港,隔着海湾回头凝望这漫漫无际的椰林的时候,仿佛还听见椰林深处的欢笑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