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落纱一千台不断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05
第2版()
专栏:

落纱一千台不断头
孙阳
重庆六一○纺织染厂细纱车间,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半数以上的落纱工人都做到落纱一千台不断头。这真是一件奇迹。
落纱断头越少,对提高产量、提高质量和节约棉花越有利。不久以前,六一○厂的落纱工人展开了落纱一百台不断头的竞赛,但是大部分落纱工人还是台台断头,技术高明的也只有两、三台不断头。一天,落纱工人耿素英开完党支部大会回来,一路上总想着总支书记讲的话:党员们要在竞赛中帮助落后赶上先进,带头实现一百台不断头的保证。这道理当然很对,但做起来可不简单。她是车间里优秀的落纱工之一,曾经自己统计了一下:竞赛的第一天只有两台车没有断头,第二天有三台车没有断头,第三天又只有一台车没有断头。离目标还有多远呀!
耿素英变得更加沉默。她把全副精力都集中在减少断头的问题上。断头为什么多呢?她发现主要是在落纱的时候,用一只手拔一个纱管,甩断纱条后再插上一个筒管,在甩纱条、插筒管的时候,往往筒管没有压住纱头,就产生了断头。能不能把这个操作法改进一下呢?这个想法像火花一样在耿素英的思想中闪烁着。经过几天的思考,她终于悄悄地、也是大胆地改进了操作技术。一次,她用一只手一次拔下两个纱管,然后把筒管插入锭子,压住纱条,再甩纱管。真出人意料之外,这样一来,四台纱都没有断头。可是,第五台车刚刚要落完的时候,一个筒管插下去,又断头了。
四台,仅仅四台不断头!难道不能再提高些吗?耿素英心中十分纳闷,但并没有灰心丧气。不管怎样,这总比原来的操作好些。她继续研究,发现第五台车落纱断头,是因为筒管没有把纱条压住。她想:要是在插管以后,再用手把它按稳,纱条不就可以压紧吗?对,明天就这样再试一下。
第二天,耿素英又继续尝试着改进操作技术。她迅速地一手拔两个纱管、插两个筒管,然后又用手把筒管轻轻按一下,才甩纱管。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试着,不知不觉,她已经落了九台车都没有一根断头。这真是个了不起的跃进。
耿素英怀着喜悦的心情,连忙把自己改进操作减少断头的情形报告给副工长。
副工长大吃一惊!全车间的落纱工都是拔一个纱,插一个管,她却独出心裁地拔两个,插两个。“不行,你这是违反操作规程!”副工长严厉地说道。
违反操作规程,对任何一个工人来说都是不光彩的事情。副工长的批评使耿素英感到委屈,但也很难申辩。她暂时放弃了试验,等报告领导,并得到支持以后再进行。
耿素英还没向车间领导反映,不知是谁已经代她反映了。耿素英得到车间领导的支持,又开始尝试着改进。
奇迹终于被耿素英创造出来了:一连几天她都有三十几台车不断头。她创造新纪录的事迹,立刻在全车间里传开了。落纱工都自动跑来看她落纱。大家认为她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断头,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解决了生产上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很快地,大家都自动地学习耿素英的方法落纱。
五十台、七十台不断头的新纪录不断出现。落纱工们现在对一百台不断头的竞赛已感到太保守了。她们自动地修改了自己的指标,要向一千台、二千台不断头前进!就在五月份,全车间有61%以上的落纱工达到了一千台以上不断头的纪录。而这一切变化,前后才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
耿素英在竞赛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最近,她已获得青年团重庆市委员会授予的“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