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在霪雨的季节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07
第4版()
专栏:在首都

在霪雨的季节里
数日以来,北京市遭受了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大雨。地势低洼靠河地区,灾情相当严重。但是,首都人民在市人民委员会的号召下,紧急动员起来了。干部带头抢救受伤居民和国家物资。群众把受灾居民当作自己亲兄弟一样接待。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了飞机、橡皮船,解放军军官带领着兵士,抢救被水围困的农民。现在,大部分居民已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保证了他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次,首都人民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同雨水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像下面所看到的一些事实,又何止万千呢!
赵奎海雨中搬家
深夜十一点多了,菜农赵奎海还不敢去睡觉。雨,没完没了地下着,房顶都漏湿了。隔一会,就掉一块泥。掉一块泥,他的心就跳一下:深更半夜,房子塌下来怎么办?他扶着手杖下地走了几步,一走一滑,差点摔倒——地成了泥糊糊。
他叹起气来。这房子的地势可真不好,南边是个高坡,一下雨,水就往门口流。这几天连着落雨,房子四周简直变成了小湖。看样子,这房子是保不住了。
正在这时候,他忽然听到院里有人走动。什么人,不怕水淹跑来了?他正纳闷,进来了三个人。原来是崇文区人民委员会和玉清观街道办事处的干部。他们来作什么?他正想问,区里的干部开口了:“你这房子太危险,我们已经给卖菜的赵桂林说好,你去他家躲一躲。”
怎么,去老赵家躲一躲?赵奎海不是不认识老赵,人家家里也不是那么宽敞,干什么给人家添麻烦?
“人家老赵愿意帮忙!困难时候,大家互相帮忙哪!……”干部总算把他说通了。可是怎么走呢?赵奎海又发起愁来。这两条不中用的腿,平时走路还得用拐杖,现在外面的雨那么大,水那么深,恐怕一步都动不得呵!
“不要紧,我们扶着你走!”几个人就这样急急忙忙出了门。
没走了几步,赵奎海就停住了。水深到膝盖以上不用说,最糟的是地上高低不平,直要摔跤。
“说什么我也不走了!”赵奎海停下来说。
“我来背你!”一个二十岁的瘦瘦的小伙子说。他叫刘汝善,是崇文区人民委员会商业科的一个干部。
“你?那怎么行!我是个胖子,有一百八十多斤,而你这么瘦!”赵奎海望着刘汝善摇摇头。
“我不是说着玩的。我能背你过去。”刘汝善不容赵奎海反驳,背上他就走了。
就这样,在漆黑的夜里,赵奎海平安地到了朋友老赵的家里。
(郑夏)
雨天也吃到新鲜蔬菜
一清早,家庭主妇们都提着篮子上市场买菜去了。在这里,大家都为能在连阴雨天买到新鲜蔬菜而满意,并且从内心感谢郊区农民兄弟的热情支援。
天刚刚亮,南苑区的吕营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就冒着大雨一走一滑地下地去摘西红柿、茄子、青椒……。村路上的泥泞一尺多深,滑得站不稳脚。不仅人不好走,连马车也不能通行。年青力壮的男社员们就自动组织起来运送蔬菜,背的背、抬的抬,把成百斤的蔬菜从地里背到二里以外的公路上的马车上。汗和雨水把他们的衣服全浸湿了,但是他们却高高兴兴地一趟又一趟地把蔬菜运出来。在这样困难条件下,这个社每天都运出一两万斤新鲜蔬菜供应市区人民。
(超)
大车工人的英勇行为
七月二十九日夜里,瓢泼似的大雨下个不停。朝阳门大街上的雨水直向东流去,立刻灌满了东城根一带的街道,眼看着水一尺一尺的涨上来,淹没了街道,往住户的院子屋子里倒灌起来。一家家住户的房门被冲开了,人们都害怕起来。住在朝阳门附近的大车工人杨德恒、刘永茂等人,立刻套上自己的胶轮大车,赶到东城根去,背的背,抬的抬,把各住户的老老少少放在大车上,来回拉了十几次,把二百多口人送到安全的地带。刘永茂跑到东城根一百四十四号的院子里,看到两个没出满月的产妇躺在床上,面色吓的像白纸,他把她俩背起来,送到安全的地方,两个小宝宝也得救了。 (林)
没有受到惊吓
雨正在哗哗啦啦地下着,西单区北营房西部居民委员会的委员梁淑琴,焦急地又跑到陈金龙等四户工人家里去,动员他们搬到她家去暂住,以免深夜房屋倒塌砸着人。
下大雨以来,梁淑琴向陈金龙等四户已经作了四、五次动员工作了。每次动员他们搬家,他们总是说梁淑琴家四口人(她的两个孩子没在家住)也只住了两间小房,怕打搅她。这天夜里,他们见梁淑琴和别的居民委员又来动员,他们非常感动,只好接受了他们的劝说。
这时梁淑琴和他丈夫高兴得了不得,冒着大雨帮助他们来回搬东西、抱小孩,一直忙到夜里十多点钟才把大家安顿好(有两户安顿在另一户居民家)。这时她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了,但是她还忙着把炉子上的开水倒给大家喝,又弄热水给大家洗脸、洗脚。大家也好像是在自己家一样,安安稳稳地睡觉了。
第二天,陈金龙他们原来住的房顶就倒塌下来,因为搬了家不但人没有受到惊吓,东西也没有受到损失。 (陈一超)
太阳宫小学的住户
雨越下越大了。雨水简直像一大桶一大桶从天上倒下来的。
住在太阳宫小学教室里的居民,望着窗外的雨,心里却不像先前那样紧张了。李淑芳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一家人正悠闲地吃着。几个喂孩子吃奶的妈妈,躺在用桌子搭成的床铺上睡熟了。教室的地上有一大群孩子正聚在一起玩。工人王德生若有所思地说:“三日那天区里的干部来看房说,我们的房子要塌,得赶快搬出去,我们将信将疑。哪知道,一搬出来房子果真塌了。幸亏政府照顾得这样周到,不然,一家大小现在还不知怎样了!”殷复发的女人拉着干部的手感激地说:“你们这几天可真辛苦啦!大雨天,帮我们找住处,还亲自给我们扫地、搭铺,连吃自来水的问题都早给想法解决了。”
可不是吗?崇文区玉清观街道办事处干部、派出所的民警和街道积极分子从二日起就没歇过。他们把玉清观那一片的房子统统检查了一遍。这一带房子是太老了,有些房子比街道还低,一下雨,院里就积满了水。房子危险,得马上动员住户搬家。可是好多人在自己家住惯了,盆盆罐罐用起来方便,说什么也不肯搬。干部们费尽了口舌最后才说服。愿意是愿意了,可搬起来也是个大问题,水深得像小河一样,老太太走不动,老头子得有人扶,就这样,干部们从二日一直忙到五日,有的连饭都顾不上吃。风很大,有时打伞都不顶事,他们穿的雨衣都湿透了。东四块玉居民委员会的主任萧永禄只穿着个短裤,在水里跑了一天,浑身上下都冻紫了,到家盖上厚棉被还冷得直打颤。南缺口居民委员会的副主任徐金氏已经六十多岁了,披着蓑衣跑来跑去照顾人。三日她忙了整整一天,晚上都没睡觉,四号又接着干,别人劝她歇歇,她不肯,说:“现在哪有闲功夫歇!我们要作到不压死一个人,不饿死一个人!”
玉清观一百多户人家就这样在大雨中都搬出了危险房屋,住进学校和邻居家里。 (自勉)(附图片)
工商业者家属刘淑香的住房在连日阴雨中倒塌了。现在她领着两个孩子舒适地住在一个小学校里。本报记者 纳一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