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厂长们的苦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09
第2版()
专栏:

厂长们的苦恼
本报记者 金雨困
今年是沈阳市的国营机械工厂计划变动最频繁的一年。到目前为止,变动得多的已达八次,少的也有三次;而且有的厂还在继续变动中。其中变动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在年初反右倾保守思想的时候,主要是增,而且增得很多,总产值一般要比去年增加50%到一倍以上;另一次是在五月前后,主要是减,大部分工厂都削掉全年任务10%到25%,减得也是不少。
年初的增,现在看来,大体上还是有根据的、合理的。上半年完成计划的情况基本上也是好的,大部分工厂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主要指标。产品质量总的趋势也是上升的。产品销路也没有问题,大部分产品都是供不应求。就是这样,工厂的生产能力也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沈阳第一机床厂设备利用率仅达66%,其它一些厂也在60%左右。目前唯一威胁着工厂生产的是材料供应和协作产品供应紧张。造成紧张的原因,主要是材料来源不足;另外,计划变动太多,临时准备不及,也加剧了这种紧张状况。如果要说有冒进倾向的话,主要就是对这方面的情况估计不足。
五月份的减,也就是由于材料供应和协作产品供应紧张而引起的。没有材料,当然无法进行生产,适当削减计划是必要的。同时,使任务比较紧张的工厂适当地减轻一下任务,这对更好地照顾新产品试制和为明年生产作些必要的准备,也是有利的。
但是,在最近这次计划变动中发生了一些问题。
最近,我和一些厂长同志交谈的时候,他们对年初的增加任务一般意见不大。他们深感苦恼的,是最近的大量削减计划。计划削减得合理的,意见也不太多。厂长们最不满意的,是一些工厂本来可以不削减或者少削减,但是主管的工业部和管理局却一声命令硬要他们大量削减计划,或者是忽增忽减,变化无常。这给工厂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混乱。
下边就有这样的几个例子。
沈阳第二机床厂在社会主义竞赛高潮到来的时候,修改了生产计划,比原来提高了80%。这个计划虽不轻松,但是经过职工努力,上半年的任务超额完成了,产品质量也比较稳定。看来,完成全年任务问题不大。下半年的困难是在材料和协作产品的供应方面。困难虽有,但办法也有。钢材所缺不多,通过同兄弟厂互通有无、利用废品中的好钢进行加工,以及节约用料等一系列的措施,基本上已经可以解决。缺得多的是生铁,他们已经开始在厂内外大量回收废铁废钢,生铁问题也可以解决了。这样,就是国家不调拨材料,这个厂也可以照常进行生产。可是,它的上级机关在五月份普遍削减计划的时候,却硬要这个厂削减三百台机床的生产计划。(不久以前,它的上级机关还曾经要求这个厂增加生产呢!)这个工厂虽然遵令修改了计划,但是考虑到厂里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都没有多大问题,即使外厂供应的滚珠发生了问题,最多也是影响一部分装配工作,权衡利弊,便硬着头皮“明减暗不减”,仍然按照原计划进行生产。这样也就干下去了,而且干得不坏。可是,最近它的上级机关又来了命令,要它再减九十多台机床的生产任务。厂长当然不能没有意见,认为这简直是把工厂当成了煎饼铺,可以现吃现做,不吃不做。
沈阳空气压缩机厂的情况也差不多。五月里,这个厂的厂长听到要削减计划的风声,就主动地跑到北京争取不减。主管的工业部和管理局听他说材料没有问题(减产的主要理由是材料问题),也就同意不减。工厂里刚刚安下心来,七月中旬忽然又从北京传来电话命令,要立即削减全年任务20%!究竟这个命令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个厂钢材基本上已经够了,生铁还缺五百吨,把厂里的废钢废铁搜一搜也可以解决问题。根据这样的情况,即使不是完全不减,也是可以少减的。如果按照这个命令执行,差不多就等于取消了一个季度的任务,人员要减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样一折腾,根据1954年大量减产的教训,工厂的元气两年都恢复不过来。这怎么得了!厂长不禁叫苦说:“增产有苦,但算不得真苦;厂长之苦,莫大于减产。”
更普遍和更使人伤脑筋的,是忽增忽减,变化无常。沈阳水泵厂年初确定的计划是八千八百台,五月份削减到六千九百台,总产值减了一半。主管的管理局说:“多产一台也不行!”话说了没有几天,六月份又来了命令,除了保证增产一百三十台供应国外需要以外,还要尽可能增产一、两千台,材料也可以供应。增了又减,减了又增,计划编完就变,变了就再编。反反复复,人为地制造着混乱,弄得厂长们都不能不叫苦连天。
为什么这些本来可以不削减或者少削减计划的工厂,它们的上级机关却硬要大量削减呢?这个问题,需要它们的上级机关——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各个有关的管理局来答复。
有的同志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上面有这样一些同志,他们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是只看刮什么风,如果是反保守,就一律要求增、增、增;如果是反冒进,就一律要求减、减、减,而且是不问情由非减不可。事先,他们也没有很好地同厂里商量一下,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算一下百分比,就“你也少吃一碗,他也少吃一碗。”把事情看得很简单。上面变动一个数目字的时候,下面许多人就要为这个数目字弄得焦头烂额。今年上半年,许多工厂的计划部门什么事也没有干,只是整天在昏头胀脑地忙着修改计划。如果仅仅影响计划部门的工作,那问题还不大。但是计划是工厂一切行动的纲领,年计划变化无常,季和月的计划就无法安排,生产准备就无所适从,一切混乱就从这里开始。最难处理的是大量减产以后,企业任务不足,人员大量剩余……这些问题又怎么办?
现在已经是八月了,但是有的工厂的年计划到现在还在增增减减,肯定不下来。这是沈阳市不少工厂领导人员最苦恼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继续深入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问题。目前工厂领导人员的迫切要求是:能够不减或者少减任务的工厂,就尽可能不减或少减吧!如果实在非减不可,也希望尽速把计划肯定下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