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3阅读
  • 0回复

论“转过脸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09
第8版()
专栏:

论“转过脸去”
朱芃
人们对于自己不愿意听或不愿意看的事情,据说,通常是采取“侧目而视”或“侧耳而听”的办法,具体动作就是“转过脸去”。
这“转过脸去”大有文章。分析一下,要义有四:一曰我并非不在听(或看),如果对方问什么,很快就可以把脸转过去,找出应对的办法;二曰我并非真想听(或看),如果对方领会我的意思,不再坚持要我听(或看),那就可以就此下台,真所谓讲不讲在你,听不听由我,各有各的方便;三曰假装没听(或看)见,如果对方问什么,佯推不知,那当然怪不得我;四曰假装听(或看)见了,但没听(或看)清楚,还需要听(或看),如果不识时务的对方还要问什么,那就可以采用第一条的办法。
这叫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大家对以上的话不采取“转过脸去”的办法的话,请继续听(或看)下去,有事实为证。
公共汽车的孕妇专座上,一对身强力壮的中年人在谈笑风生。售票员高喊着:“哪位给孕妇让个座?”人丛中好像有点骚动,但不久就因车子的颠簸而平静下来,只剩下售票员的喊声在空气中振动。说时迟,那时快,孕妇专座上的一对,马上转过脸去,话谈得比以前还热烈一些,看样子,确实很难听见别人的话。但售票员改了办法,大概估计到他们听不见,索性就拉一拉谈话者的衣服,说一声“让个座”,指着旁边的那位孕妇,但谈话者兴致太浓,精神过分贯注,居然没感到有人拉他,售票员不得不大声叫了起来。于是,其中一位就意味深长地“啊”了一声,把座位让出来了。剩下的一位不久又遇到同样的情况,售票员改了说法:“哪位年青同志给让个座?”但他却脸转得更厉害一些,幸亏邻座的乘客很知趣,把座位让给了孕妇,问题算是圆满地解决了。
这两种转过脸去各有千秋,属于前面提到的四种情况中的前两种;至于后两种,我还没有实例可举。但举不举都是一样,因为所谓四大要义同这个具体实践相结合时,归根结底不过一句话:“我多坐一会儿”而已。
对于有些人,提起这些小事也许失之琐碎。但“多坐一会儿”却也不是大事,还有些人为什么就不嫌琐碎呢?原因很简单,要“多坐一会儿”的是“我”罢了。这叫做遇利必争,有“我”不让。把这意义推广一下,却未必是琐碎的。要说这些人们能大处着眼,天天讲社会主义,但却不善于小处着手。比起在四岁时就愿意把大梨让给别人吃的古人孔融,在这一点上,还是稍逊一筹的。
我们新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是逐渐建立起来了,尊老惜幼,爱护病弱及身体有特殊情况的人,那实例是举不胜举的。但也有些个别的特殊的人,常常为了“我”、“一会儿”等等忘记了自己的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而解释自己不过是小地方没注意,其实“我”的心里是明白的。那“转过脸去”的四大意义正是有利于“我”的可鄙的市侩心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