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打太极拳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11
第4版()
专栏:在首都

打太极拳的人们
林钢
中山公园的早晨,清爽而幽静。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阵阵荷花的清香。古柏树下,假山和亭榭旁边,三三两两,十个八个,到处都有人在锻炼身体。有打太极拳的,有“站桩”的,有作深呼吸的。他们是公园最早的游人。
那些打太极拳的人,有男的,有女的,有老年人,也有年青小伙子,一个个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手足的运动。他们周身轻灵,丝毫不用力气,进退循环,绵绵不断。懂行的人叫得出这些拳式的名目:揽雀尾、白鹤亮翅、手挥琵琶、金鸡独立………。
在刚学拳的人的身边,常有一位师父在旁指点:“涵胸”,“拔背”,“五指向上,掌心向前”,“松腰”,“又差了码儿了,重来”!
赶着上班的人,打完拳就走了;留下来的,多半是在休养中的慢性病患者。他们继续在这里锻炼,揣摩拳式。
游人渐渐多起来。常常有人围拢来看。可惜大多数人站一回就走了。他们若是多看看,听听打拳者们的谈论,就会发现太极拳原来是我国古代就有的一种医疗体育。
你听听他们的谈论。这位带着深度眼镜的高个子说,每天打完拳,再来一盘“推手”,周身感到轻松、舒适,整天精神饱满;那听的接着说:“可不是,你刚来时,脸色多难看,如今人也见胖了,脸也红润了。”旁边一位穿香云纱短衫的女同志讲得更“神”了,说她的神经衰弱和胃病,有六、七年历史,打了一年半的太极拳,竟全愈了。她今年的体重比去年增加了十磅,而且恢复了工作。有一位老太太,多少年的关节炎,刚来打拳的时候,坐三轮要人架着上车,亭子的阶石也迈不上步。如今你看她用一条腿支持着全身的重量,“单鞭”“提手”,多么轻巧。老师夸她是最好的学生,她现在每天坐了电车来练拳,风雨无阻。
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有一位内科大夫也在中山公园练拳。她原来有轻度肺结核。打太极拳使她缩短了疗养的过程。她认为太极拳有效地增强了自己的体力,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医疗体育。它对于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有显著的良好影响,所以尤其适宜于慢性病患者作为健身运动。现在她经常介绍自己的病人去练太极拳。
每天早晨,当露珠还沾在花儿和叶子上的时候,在北海、天坛、陶然亭等公园里,有不少人在那里打太极拳锻炼身体。这是北京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