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谈“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的歌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17
第8版()
专栏:

谈“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的歌词
张永枚
“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的主题是巨大的,复杂的。歌词作者金帆同志并没因了这巨大、复杂预先给定下一个框框;而是忠实于生活,从自己在访问根据地的感受出发,有什么感受写什么,大凡斗争中最感人的东西,常常就是有代表性而又具体的东西。歌词中所包括的几节(一、革命的风暴。二、送郎当红军。三、儿童团放哨歌。四、长征的队伍走了。五、怀念毛主席。六、红军回来了。七、亲爱的党,光荣的党),正是具有根据地特点,而又能表现根据地斗争的关节,是诗的“喷泉口”,因而激起了诗的波涛,能够咏唱。
作者以“革命的风暴”为开头,先给人以风起云涌的气势,奠定了这个大合唱的基础。接着转入了优美抒情的“送郎当红军”,好比波涛万丈的大江,虽息了风波,但仍在不停地流淌。继之是活泼跳跃的“儿童团放哨歌”,就像富有生命力的浪花,在快乐地跳荡。“怀念毛主席”是这么富有力量,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到“红军回来了”又恢复了“革命的风暴”的气派,更勇敢、更有信心。到“亲爱的党,光荣的党”如同大江流进了海洋,洪大庄严,广阔无边。结构是紧密完整的,也是曲折优美的。
这歌词在形象的塑造上,也有闪光的地方。
新打的草鞋呀绣红星,
送给哥哥情意深,
爬山过河你穿着走,
炮火里面你勇敢杀敌人。
好像有一个手拿草鞋,送郎参军的妇女的美丽形象,站在你的面前,能听得见,能摸得着。可惜在结尾两句,未能把这一优美动人的形象贯穿到底,流于说教,落了老套。“郎当红军女种地,幸福生活万年长”脱离了具体的人的情感;妻子送别丈夫时的心情,比这要细致深刻的多。
在“红军回来了”一节中,诗人这样写道:
把墙上的泥巴刷去,
让当年的标语重新出现……
拿出毛主席用过的茶杯,
拿出埋在菜园地下的武器,
亲人啊,亲人,这就是我们的心!
当年收藏起毛主席用过的茶杯,是为了今日的重逢斟茶相迎,埋好杀敌的武器,是为了继续作战。在这里,较高地概括了根据地人民的形象。
“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是诗,也不完全同于只供阅读的诗,因为它主要还是作为歌词而存在的。这就要求在音韵、节奏、形式上,有非常鲜明的音乐性、易解性。作者在掌握歌词创作的特点上,也是有一定成就的。需要的地方予以反复吟咏,采取急促的节奏;作曲既方便,还能增强听众的印象(歌曲是时间的艺术,听众一不注意,就滑过去再不回来了)。在“儿童团放哨歌”一节里,有“小公鸡,小公鸡,站在红旗下面喔喔啼……红军哥哥,我们向你敬个礼。”节奏活泼明快,富有民谣色彩,歌词本身就孕育了一定的音乐性,而又同儿童团这一形象结合得非常妥当。
作为一个歌词爱好者,能在音乐周听到“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等好的歌曲,学习了不少东西,也很高兴。因为,我们需要好的歌词,同志们,我们还需要重视歌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