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漫步书林 无名氏:“墨娥小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18
第8版()
专栏:

漫步书林
无名氏:“墨娥小录”
西谛
在一家古书店的架上,看到一函袖珍本的书,题作“墨娥小录”。这书名甚奇。不知道书里究竟讲的是什么。便取下来看,原来是“多能鄙事”这一类的东西,也不知是何时人写作的。首有一序,题光绪癸未(公元1883年)武林玉书振麟氏隶。又有学圃山农一序,明说是明隆庆间胡君文焕所重刊的。其中多有制造秘方、种植巧技和养禽宜忌,香谱、牙牌谱等。小小妙术,多有“谈言微中”之处。后在上海,得明刻本一部,已将书名改过。回到北京后,又在邃雅斋获明胡文焕刻本一部,即所谓“格致丛书”本的。为了要搞清楚这一部的来源,又到北京图书馆检阅馆藏的(一)天一阁旧藏明蓝格抄本和(二)明隆庆辛未(公元1571年)吴继刊本。这两部恐怕都不是全书。胡文焕本凡十四卷,天一阁本却只有头五卷,吴继刊本却只有头六卷。第七卷以后,不知吴本为何脱落了。颇疑原来是完全的。吴继的序说道:“自文艺、种植、服食、治生,以至诸凡怡玩,一切不废。如元凯武库,随取具足。不知辑于何许人,并无脱稿行世。晦且湮者亦既久矣。客有访余,出共阅之。以为民生日用所需甚悉。居家必用及多能鄙事,便民图纂类诸所未备者,聿皆裁之。按简应事,则愚可明,拙可巧。锓而广之,亦觉世之一道也。”按种植、服食、治生诸类在第八卷到十一卷里。由此可证吴继刊本并不缺,惟北京图书馆所藏吴本,却是一个残本耳。光绪间刻的袖珍本也非全书。独胡文焕本最为完备。本书所述的秘方妙诀,有不少的确可补“多能鄙事”诸书之所未备。但荒诞无稽的话却更多。修真养性,丹房烧炼,乃是明代中叶以来一部分士大夫们的幻想。居然有人信以为真,以为仙人可致,仙境可登。像屠隆所作的“修文记”剧曲,就真的是“满纸荒唐言”也。这个风气越传越盛。直到农民大革命起来之后,官僚地主们的修仙迷梦方才被惊醒了。但除了那些不经的荒诞之谈以外,“小录”里毕竟还有不少科学技术方面的好的成就和经验的记录。这些成就和经验,其创始者和发明者们,虽都已姓氏湮如,但在日常应用上和科学技术史上,却大是值得注意保存之,甚至应该加以发扬光大之的。譬如,造浆糊就有两法:
〔糊法〕 乳香、白芨粉(即腻粉),明矾黄蜡胶更兼白石钳(石灰也),永保百年牢。
〔粘合糊〕 糊内入白芨末豆粉少许,永不脱。粘瓷器法是:“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些少,再研用,妙甚”。这些都是可以在试验有效后加以推广的。像这一类的“玩意儿”还多得很呢。又像“打饼三五日尚软条”云:“和面时入盐、蜜各少许在内,可留三五日永不硬”。这方法如果试之有效,和民生是颇有关系的。其中“艺术戏剧”一门(卷六),尤多有关古代的“化学变化”的话。像造“烟火”就有很多的方子。像“铅化锡”就有两个方子。染色的方法尤多。他们把那些化学变化都叫做“艺术戏剧”,正如把“火药”的发明,用作炮仗和烟火一样。在那些游戏项目里,可能会找出些新的东西来。又这书的每个本子,可能都会“后来居上”,新增些“东西”进去。吴继的刻本,就比明抄本多出若干则来。像“千里茶”(卷四)以下三则,“枯痔药方”(卷五)以下五则,都是抄本所无而为刻本所增的。像这一类书,明代中叶以后,写作得甚多。在“格致丛书”、“夷门广牍”和“宝颜堂秘笈”里就收有不少部。独高濂(作“玉簪记”的)的“遵生八笺”是单行的。它们往往包罗万象,而尤着意于养性修真、打坐练丹诸术,与“墨娥小录”大体是同一类的东西。我只举最早的一部“墨娥小录”谈谈,不再话及其它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