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访响洪甸水库工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20
第3版()
专栏:

访响洪甸水库工地
本报记者 于明
在安徽大别山区金寨县的响洪甸,一条西淠河被高山紧紧夹住,水流湍急,响声特大。尤其在降暴雨以后,千溪万壑的山水立刻都汇集到这条河里,河水流到响洪甸时,就像是万马奔腾。这样的急流,一条条都归到淮河里,就难怪淮河洪水这样凶猛了。可是,这奔腾着的水流,却有着巨大的活力,当人们能够控制它的时候,它就会驯顺地按照人的意志活动。
现在,我国的水库建设者,正在这里建筑着一座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重力拱坝。它将把西淠河的水拦蓄起来,形成一个大湖。这个湖拦蓄的大量洪水,发出巨大电力,为这个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供应强大动力。
原来大别山区有东、西两条淠河。它们会合在两河口,到了正阳关就入了淮河。这两条河都在丘陵区和山区,雨季最高流量合起来有八千秒公方,而正阳关的安全流量才只六千五百秒公方。它对淮河干流的威胁是很大的。
水库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减轻它对淮河干流的压力,现在东淠河上已经造成一座佛子岭水库;西淠河上又建造这座响洪甸水库,不久还要建造磨子潭水库和两河口水库。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出现一个水库群。
我到响洪甸时,水库工程已经开工两月。工区的道路还没有修好,桥还没有架起,可是许多工程已在紧张进行着。山腰里和河心里的竹筏上,日夜不停地发出钻探机的声音。输水隧洞已经打得很深,工人们原提出要在“八一”会师,可是在七月二十二日已经把它打通。修建拦河坝的时候,西淠河的水就可经过这段新的道路流向下游了。在这个窄窄的山沟里,还有开山的,筑路的,盖屋的人群;运土的斗车沿河岸飞奔,竹筏在河里川流不息地运送着器材,农民们从老远的地方送来稻草,挑来蔬菜……人声、机器声压倒了流水的轰响。
水库建设者豪迈的心情使我感动。我不只一次地听到这样的话:“一听到那轰隆轰隆的开山声音,就把一切都忘记了。”四月,梅山水库的部分工人一得到调响洪甸的通知,就立刻动身。到了响洪甸,没有住的地方,他们就住在仅有的几间草屋里的湿土地上,或是露天的场子上。一时做饭有困难,他们就只喝点稀饭。钻探机在河心钻探,经常遇到洪水的侵袭。一天晚上,洪水突然到来,几个钻探工人被截在河心,四周漆黑一片,而洪水却像张着的虎口一样,把他们逼得无处躲避。他们拚命喊叫,惊动了附近的工人,用绳子拴住竹筏放到河心,才把他们抢救了出来。
开隧洞的工人们,整天在洞里向岩石猛攻,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打眼工人下班了,他们已经疲累不堪,但是他们却停在洞口静静地等着,一直到洞里炮声响起来,证实他们打的眼子符合要求时,才高兴地离开。在机械建筑工程队二中队里,四组工人负责打眼。他们打的眼子本来不坏,可是有十几回却不能从根炸掉。工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四组组长熊发基,细心研究放炮组装药的情况。他发现放炮组组长是按照书本上说的办法装药的,可是在这里所打的眼子坡度很陡,书上的规定并不适用。熊发基要求参加放炮组的工作,他把炸药由原来的整装,改为捣碎以后装,就使炸药装得更扎实,力量更集中,一下就从根炸掉了。他的帮助,促使放炮组改进了自己的工作。输水隧洞就是这样提前十天凿通了。
一个晚上,在水库工地的办公室里,负责技术领导工作的蔡敬荀和蔡继武同志,向我介绍了建设水库的情况。他们在谈话中时时流露出对于祖国水利建设力量迅速成长的自豪感。而这种感情,也只有像他们这些长时间从事水利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才会体会得那样深切。
蔡敬荀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面翻着他的材料,一面告诉我说:在建筑佛子岭水库的时候,有些帝国主义分子曾经预言说我们肯定造不起来,可是我们只用了二年多的时间就造成功了。到了梅山水库,从开工到完工,还不到两年。响洪甸水库的建设速度比这还要快。
蔡继武接着说:“建设佛子岭的时候,二十四小时能浇一千方混凝土,建设梅山水库的时候,提高到两千方,在这个响洪甸,我们要把它提高到四千方。响洪甸重力拱坝和它的附属工程所用的混凝土,要用能装三吨半货物的汽车二十万五千部才能装完。水库的蓄水量,能达到二十亿多立方。这个水库,如果能按原计划施工,明年就起拦洪作用。”
蔡敬荀又作了下面一些有趣的比较:在佛子岭的时候,是六个区队施工;到了梅山,就只要五个区队了;现在响洪甸工程和梅山水库差不多,却只留了一个区队,混凝土工程的总人数要比梅山水库少用一半。
“工程技术人员,在建设佛子岭水库的时候,有二百三十人;到了梅山就只剩下一百三十多人;现在响洪甸准备只要八十个人。在佛子岭的时候,有许多中国著名的老工程师,到了响洪甸已经没有从佛子岭来的老工程师了,响洪甸的技术领导人员,都是1950年以后培养起来的。”
“那些区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哪里去了?”
“他们散布到全国各地,有的到了淮河下游的射阳闸,有的到了湖北,有的到了佛子岭水电站,还有的人到了黄河三门峡和长江的三峡……”
蔡继武说到这里,蔡敬荀高兴地插了一句:“就是因为这样,我三年半没有出大别山区,也能体会到国家建设的规模有多大,速度有多快了。”他接着说:“在佛子岭的时候,有些工程技术人员不懂得水利建设的重要,有不少闹情绪、闹不团结的人,现在可再没有这样的事。那时人们不愿意呆在山区,可是现在却离不开这个山区了。”
去年初夏时,我在梅山水库曾见到这样情景:一个早晨,天刚露亮,混凝土工人把拱坝浇筑到了能拦1954年型大水的高度,这时候锣鼓喧天,人们都拥上了高耸在河心的拱坝。坝上红旗招展,水库建设者对着史河的涛涛大水,胜利宣布:从此把一条大河征服了。不久的将来,响洪甸的拱坝上也将出现这种情景。那时候,这个山区许多水库发电站的输电线路,将交织成一个美丽的蛛网,使这个老革命根据地大放光明。(附图片)
钻探工人以日进3.74公尺的速度,在水面上进行斜孔钻探
建筑中的淠河大桥 曹克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