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倒打算盘算错了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24
第3版()
专栏:

倒打算盘算错了账
慧之
群众中有句很流行的话:“会打算盘的正打,不会打的倒打。”倒打算盘的人,算出来的总是一笔糊涂账。近来流传在某些地方的“赔钱论”,就是一笔倒打了算盘算错了的账。
什么是“赔钱论”呢?有些农业社在开展多种经营时,首先确定了这样一条原则:如果每个劳动日平均收入的价值,超过社内原来每个劳动日计划收入的价值,这项生产就列在经营范围之内;要是少于原来每个劳动日计划收入的价值,就认为是“赔钱”。凡属“赔钱”的,都一概不搞。例如吉林省辑安县向前农业社原来准备在挂锄期间搞一项副业。后来一算,每个劳动日只能挣一元五角,比社内原计划的二元三角少了八角,就因为要“赔”八角而不搞了。
其实,这个算盘完全打错了。如果每个劳动日少挣八角钱就算赔了八角,因怕赔八角而不搞,那不是把一元五角的收入白白丢掉了吗?在不妨碍原定生产计划的前提下,多做一个劳动日,就多收入一元五角;劳动日做得愈多,收入也就愈多,“赔”字从何而来呢?当然,由于这些劳动日的价值比较低些,全社劳动日平均价值也会被扯得低了些。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社内总收入增加了,虽然每个劳动日的价值降低了些,而由于每个劳动力所做的劳动日数的增多,社员的总收入也还是会大大增加的。
另有些人虽然懂得这个道理,但又怕劳动日价值比计划数低了,显不出合作化的优越性,影响了社的声誉,影响了社员的劳动情绪。这种顾虑更是多余的。农业社办得好不好,不光是表现在劳动日价值的高低上,更主要的是社员实际收入增加的多还是少。如果社员实际收入不增加,劳动日价值虽高那也只是一种虚假现象;虚假现象不会给农业社带来好的声誉,也不能鼓舞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只有社员的总收入增加了,才真正显示出合作化的优越性。
算错了账的人们,快把算盘放正了打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