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中国歌和洋唱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26
第8版()
专栏:

中国歌和洋唱法
楼乾贵
一个声乐工作者是多么注意批评家的评论和听众的反应呵!前些时候,当我随中央实验歌剧院出外巡回演出的时候,听到群众说我们的表演“没有洋味道,吐词清楚,感到亲切”以后,特别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深深地感到群众的评论和喜爱,是鉴别好坏的可靠依据;往往是和内行人从技术角度出发的要求一致的。
说起来,实在可怜,我们这些学西洋发声法的人,从我们的先辈那里接受的东西实在太微薄了。在解放前的二、三十年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音乐教育制度下面,我们真是得益不多,受害不浅。先不谈发声技巧、声乐理论、修养等问题,就拿中国人不会唱中国歌这件事来说,就是最好的证明。看不起中国歌,不唱中国歌,又怎么能谈到对祖国语言的珍爱和研究呢!这种毛病在今天的舞台上,也不是完全克服了。例如有些合唱队,每个队员的声乐技巧都还不错,但是唱起歌来却那样死板,吐词也不清楚;既不感动听众,也不感动自己。有些人想把字唱清楚,但又把词咬得七零八碎,成字不成句。有的人把中国字唱得像拚音字母,例如明明是个“窗”字,他非要唱成“吃乌——昂”甚至“吃乌——汪——昂”。有的人为了保持声音的共鸣位置,不是在唱歌词,而是把嘴张得圆圆的,在那里唱着练声的五个母音字母。还有一种最坏的,所谓“面罩”唱法的,就是把所有的字都拥塞在鼻子里,嗡嗡,嗡嗡,什么也听不清楚。类似这样一些所谓“洋嗓子”唱法,就难怪群众有意见,不欢迎了。
其实唱不好自己国家歌子的人,也不能算是已经掌握了西洋唱法的人。因为真正的西洋唱法的大师们,不但发声好,吐词清楚,也能充分地表达情感。
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声乐艺术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表现方法上,在追求吐词的清楚上,都有了可喜的进步。因此,我希望我们学习西洋唱法的人,应该在最短时期内努力克服目前还存在的这些缺点。
但是,我并不是说在目前声乐艺术中只有这些问题,更不是说技巧的提高不需要提出了。当然,每个人更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做不同的着重的努力。但从目前舞台上普遍存在的缺点看,我认为应当首先把词唱清楚,把情感表达出来。另外,我也希望音乐学院增加有关语言的课程,同时在教学中不要把歌词这部分从技巧训练中分出来不管。
要克服我们学习西洋唱法的同志们演唱中的这些缺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向民族遗产学习。我听说,为了训练肌肉,使其灵活,准确地发出唇齿喉舌等各种字音,我们的戏曲演员就有一套完整的练音方法;这一套方法可能比外国音乐学院为了达到同一目的的训练方法,对改进我们的演唱更为切实有效。
在全国音乐界大会师的日子里,我提出这个不是新鲜、但又是重要的问题来,希望能引起从事声乐艺术工作者的注意和讨论,以便把我国的歌唱艺术水平提高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