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不要把青年塑成“套子里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28
第8版()
专栏:

不要把青年塑成“套子里的人”
华君
上海的一位青年人民代表李琦涛在最近召开的市人代会会议上说:在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些人以“主观的框子”来限制和束缚青年,抑压了青年的积极性,他们往往把青年的优点看成缺点。青年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志愿和决心,就被认为是“好高骛远,存在思想问题”;青年的独立见解和首创精神被认为是“标新立异,个人突出”;青年钻研业务,努力业余进修,被看成“脱离政治的倾向,单纯技术观点”;青年有个人爱好,不愿参加过多的集体活动,就被指为“集体观念薄弱”;青年勇于批评,敢对领导提意见,就被称作“对领导不满”或“和领导捣蛋”;青年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意见,就被批判为“不安心工作”;青年对自己的工资、级别或生活福利有意见,就被戴上“个人主义,经济主义”的帽子;青年性格开朗,生活作风活泼一些,就被认为“作风不严肃”,“有资产阶级思想”……
这一段话使我想起契柯夫的一篇有名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这小说的主人公——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把什么都装在套子里,连他自己也一心想装在一个套子里,跟世界隔绝。一切在他看来“不合规矩”、“脱离常轨”的事,尽管和他毫不相干,他也提心吊胆,“闷闷不乐”,担心着谁也说不定会弄到什么下场!在他眼里,不论男学校里或女学校里,青年人的行为“都不安分”。他生活里有着各式各样的“禁条和忌讳”,他的哲学是:既然这种事还没有得到明白的批准,那就不该做,这是没好下场的。最后,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终究被青年人的一件“逸出常情”的事吓死了。
契柯夫写的是大约六十年前俄国的事情。可是,叫人惊讶的是:别里科夫这种精神今天竟还活在我们这里,而且是在一些做着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人们身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