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长期共存必须共同进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8-30
第4版()
专栏:

长期共存必须共同进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 陈其瑗
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的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中提出的“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的口号,端正了许多人对民主党派的片面看法,鼓舞了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对于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大有裨益。这一方针和口号是英明而又适时的,符合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历史情况,显示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重大意义,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现就个人学习体会,谈谈几点感想。
(一)
一般人对“两个万岁”长期共存的看法可分三派,一是“肯定派”,这些人分析国际形势和中国的社会情况,估计了党派本身的作用,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研究了中共长期以来的统一战线政策,下了肯定的结论。因而心安理得,愉快地以做好民主党派的工作为己任。二是“怀疑派”,说民主党派再无存在必要,快则五年,迟则十载,这种组织本身就要从淡退到消亡,因而用缩窄范围,应付门面的态度来敷衍民主党派的工作,甚至不肯做民主党派的工作。三是“半信半疑派”,一方面,觉得民主党派的存在,在中国的特殊情况下,可能较长些;另一方面觉得社会主义革命发展迅速,民主党派随着社会阶级的逐渐消灭而丧失存在根据,它要比共产党更早的消亡,不会长期共存。因而,对民主党派工作有时积极,有时思想波动,存在着忽冷忽热的态度。
(二)
1947年冬,一些国民党革命人士在香港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我也是发起人之一。记得当时有一位领导某民主党派的朋友问我:“你参加发起民革能够起些什么作用?民革有什么前途?民革代表着什么阶级?”我答:“民革包括了反帝反封建的各阶层(其中有出身于地主、资本家,也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流氓无产阶级)的爱国人士,他代表原来国民党内各阶层中爱国人士的革命要求。国民党有过两次和共产党并肩作战的历史事实,我参加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府和革命活动。我自1927年起到现在(1947年),因为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的反苏反共、降敌卖国的政策而脱离了国民党,已有二十年之久,我在国民党的影响是不会很大的;但我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邓演达等是1927年坚决反对汪蒋的反苏反共政策、遵守孙中山先生遗教之人,今天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号召之下,在解放战争中,对蒋帮中的爱国人士和真正孙中山先生的信徒还会发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从今天看来,当时那位朋友的问话,对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作用还估计不足,还带有相当的短视和局部的看法。
(三)
思想过于保守、对新鲜事物失掉敏感的人士,往往当着有关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事业问题被提出讨论之时,不管这些被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不管有无具体事实作为反对提出问题的依据,硬说这是不合中国历史国情,不应向苏联学习,喜欢提出“中国特殊论”,使得某些事业的前进往往因之暂时受到一定的阻抑。这种中国特殊论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前进中的绊脚石,这是必须纠正的。不过,在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的确有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与苏联革命斗争方式有所不同也是事实。如果没有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将不可能那么快就取得革命的胜利。对目前农业、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不可能得到这么伟大而顺利的成就。这是我们在学习苏联革命史中所找不到的不同斗争方法。这也是人所共知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所丰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就是依据这个真理而体验出来的。各民主党派过去合作过,现在合作着,将来要合作下去。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对中国革命客观规律深入考察所得的总结,不是任何主观愿望可以抹煞的客观真理。
(四)
有人问,长期共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有什么理论根据?诚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写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可以长期共存这些字句。但我想,它也没有写出反对长期共存这一条。人类社会时刻处在变化发展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有力是由于它能够时刻注意到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以指导自己的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具体实践,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级的民主)。但在二月革命时,列宁还同资产阶级政党(社会革命党)共处过一个短时期,只有当资产阶级政党彻头彻尾的投降敌人、叛变祖国以后,列宁才坚决把这些政治骗子抛弃,并把这些骗子的丑恶面目予以揭露。十月革命时,列宁也并不是不要与其他愿意革命的党派合作,也并不是仅以武装革命为唯一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方法,只有当资产阶级政党勾结帝国主义屠杀俄国革命人民,不愿合作,破坏和平的时候,列宁才号召人民拿起刀枪,把敌人打退,争取革命的胜利。这一点和中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屡次跟蒋介石集团和平谈判,但蒋介石不要和平,继续投降外国,向革命势力进攻,屠杀爱国进步人士,共产党才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把蒋介石反动政权推翻掉一样。
走向社会主义社会有许多种方法(武装起义与和平过渡等办法)。有许多种形式(苏维埃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等形式),条条道路通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国目前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与苏联相同,但所走过的具体道路却与苏联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今天有“长期共存”的客观要求和历史事实,苏联共产党在当年情况下,则没有这样的客观条件,使它能有与其他各党派长期共存的可能性。所以,长期共存的方针,不是人们想出来的,恰恰是为一定的历史条件所规定的,它是符合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原则的。马列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的一条宝贵经验。
(五)
长期共存的方针,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高度发展。我们的各党派长期共存,不是意味着社会长期不前进、我们依然共同存在旧的生活方式中,因为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随之改变。社会在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股伟大的力量,新的生活潮流不分昼夜地在人们的周围动荡着,不由你不改变。存在决定意识,人们自己的主观意识必须如实、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进步,不然,你本身在短期内落伍了,赶不上时代的进展,就不可能与人共存,更谈不到与人长期共存。个人如此,集团也如此。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和它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它能鼓舞人们的学习热情和劳动竞赛,它能使民主生活逐渐走向更高度的发展。
互相监督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高度发展。它与个人崇拜是不相容的。苏联共产党在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勇敢地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斗争,正是由于苏维埃制度越来越巩固了,社会主义理论在人民群众中有最高的威信,所谓理论掌握了群众便成为真正的力量了,他不怕因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受人攻击,被人挤垮,而恰恰是发扬民主,使党克服了缺点,获得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工作更前进一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用在这里得到了从来未有过的一个典型的范例,这一胜利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意义。
由此可见,互相监督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生活更充实和更丰富的表现,由共同协商到长期共存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重大发展。长期共存与互相监督是不可分割的,党派上的“长期共存”与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是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共鸣也是竞赛,唯心主义的鸣是可以的,唯心主义者在鸣的过程中将因取长补短而获得了进步,他可能逐渐变化发展而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长期共存使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趋扩大和巩固,百家争鸣使我国出现一个学术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六)
长期,长到什么时候?我以为不要把长期作为“千秋万代”看,不要把问题看得太死了,长到什么时候,可由历史作最后决定。由于阶级的消灭,国家机构将来要衰亡,共产党也要消灭,民主党派当然也不再存在。长期共存,包括了长期共同努力以求进步的意义,要大家努力,促进阶级消灭从而党派消灭条件的早日到来,以达到人类最美满的理想——大同世界。我认为,作为民主党派的成员,万不可以凭借长期共存作盾牌,依靠长期共存的招牌吃饭,应该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求进步,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如果故步自封,不好自为之,自己就会半途夭折,根本谈不到长期不长期问题。“今朝有酒今天醉,不问明天是与非”的想法固然是不好的消极态度。但如果有的人专为千秋万代的子孙想得太远,杞人忧天,这也不切实际,子孙们明天的生活道路与走向这道路的办法是无限丰富而又十分具体的,他们将有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他们会做出比我们这老一辈更其伟大的事业。不要把自己看得那样聪明而子孙那样愚蠢。子孙将比我们聪明得多,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昨天、今天以至明天一个长时期,中国的民主党派曾经、正在而且还要发生作用,一切民主党派成员做好了民主党派的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发掘一切潜在的因素和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将会一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将会评价每个党派及其成员的功绩,给以恰当的安排。所以,长期共存下的民主党派,是为人民服务为自己求进步的组织,不是什么“政党势力”,更不是个人的什么“政治资本”。而要做好工作,必须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忘记了共同进步这一意义,长期共存就丧失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