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学术批评的两种态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01
第8版()
专栏:

学术批评的两种态度
田晴
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周刊第117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是郭沫若先生的“读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一是徐澄宇先生的“评‘乐府古诗’的反批评”。这两篇文章反映了学术研究批评上的两种态度、两种风气,给人留下了两种印象。郭沫若先生一方面和批评者虚心地商讨问题,同时一再地表示感谢批评者纠正了他的错误。而徐澄宇先生在反批评的文章中,却说了这样的一些话:“刘君(指曾经写文章批评了徐编‘乐府古诗’的刘射——作者)在未抓到所谓‘错误’之先,先来这一套‘批评八股’,是意图蒙混水平较低的读者,而实际上有点儿‘自欺’。”“像刘射先生这种批评可以说完全是‘隔靴搔痒’和‘歪曲事实’的‘不正确’的。……刘射先生一篇几千字的批评文字,从头到底没有抓住一点错误,完全是‘强不知以为知’,……而处处掉弄‘坏作风’来破口谩骂……”“本来这样一篇批评的文章‘是不值得我花费笔墨去仔细’辩驳的,‘我终于这样做了’,因为它反映了目前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中在批评方面的一种坏风气:拿着批评家的旗帜,掉弄批评家的八股滥调替人家滥扣帽子,放出一派‘似是而非’、‘自以为是’、‘隔靴搔痒’、‘歪曲事实’的滥调,乱七八糟的谩骂一顿来欺骗读者还以‘自欺’”(重点是作者加的)。整篇文章的语气,给人以怒发冲冠的感觉。
因为这两篇文章在同一期发表,它就很自然地构成一幅鲜明对比,一方面是批评与被批评者互相尊重与人为善,是真正地在探讨学术问题;另一方面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面红耳赤,相互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为了面子和尊严在斗气!
有些人常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批评:你笑我是冒牌学者,我就嘲你是无知小子;你要骂我是坏作风,我更可以骂你是拆烂污!
我想专家学者都应做出表率,为什么还这样“肝火旺盛”,不能树起正确的治学态度?双方都平心静气实事求是商讨问题不好吗?
对别人的轻蔑未必能抬高自己,而谩骂也不能解决学术上的任何问题。请放冷静些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