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海上生活片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01
第8版()
专栏:

海上生活片断
轮机班长 郑世全
鱼汛期到了
我们的炮艇靠码头了,从甲板上,看到岸上的水兵俱乐部里挤满了许多男女青年,他们正在给俱乐部作精彩布置。我以为是举行舞会或者举行联欢演出。突然从一位女同志的手里发现一张红色标语,上面的大字看得很清楚:“鱼汛期到了,为鱼汛丰收而努力!”甲板上,水兵越聚越多,一会儿,我们才知道那些青年男女都是从舟山渔业指挥部来的。
这几天港口停泊的渔船特别多,我很难一下分清渔船的种类,但粗略观察,起码有四种以上。沿着海军码头向右,只要是帆船停泊区,差不多全挤满了渔船。港口的海面上,渔船都五只以上摆成笔直的队列,渔业指挥部带来的一艘大渔轮,杂在帆船中间,不注意就很难识别出来。远远望去,港口的渔船像密密层层的蚂蚁,任何商船进港,非得像水蛇一样弯弯曲曲开行不可。
这夜,舟山群岛的××港特别热闹,发电厂整夜向海边供电,港口的渔船上都悬挂了电灯。机器的马达声,帆船的摇橹声响成一片。原来这是许多渔船满载着大黄鱼归来了。渔业加工厂的工人们忙着将船上的大黄鱼转运到岸上;几只机帆船被满载的大黄鱼压得甲板接近水面。这些船只正往上海、宁波等地开去。
当帆船成队地绕过我们炮艇的左舷时,我打开驾驶台的桅顶灯。船老大们发现我们的灯是特意为他们照明,他们一边摇橹,一边向我们招手,高声笑着、说着些什么,我只听见一句:“这样太好了,谢谢你们,水兵同志。”
这盏照得四周雪亮的桅顶灯,一直到第二天拂晓才熄灭。这一夜,港口的海面都在不眠中。
海上护渔四十天
听说大渔场在东福山和庙子湖一带。成千上万只渔船,一批一批云集到那里去。几天前,我们几只炮艇就已经准备好充足的淡水、青菜、干咸菜、食粮,随时等待着出航护渔的命令。这天晚上涨潮的时候,渔民们忙着把搁在泥滩上的所有渔船推下水,港内成群的渔船也张起了白帆篷准备出海。我们几只炮艇接到命令:和渔船同时出海。数不清的船只排成整齐的队列,紧贴着炮艇的左右,我们同向渔场驶进。
东福山距沈家门约三十浬,它面对着大海。过去有一个时期这里的海盗很猖獗,渔船常受到抢劫。现在虽然海盗消灭了,但我们的炮艇为了保护渔场安全,仍日夜巡逻在几十浬的渔场周围,以防任何意外。
东福山岛,靠近外洋,稍有小风,海浪就很惊人。刮到五、六级风,浪涛掀起几丈高,我们经常时而被浪高高抬起,时而又被抛到浪涡里。有几次,我们的前甲板都埋在浪涛里,站在甲板上了望的水兵,半截身子都浸在水里。就这样,我们仍然抗着风浪直奔遥远的海面巡逻。
大黄鱼、带鱼……各种鱼汛相继而来。当我们经过渔船时,渔民们常常亲昵地和我们招呼,我们高声问:“老大,鱼打得怎样了?”他们常常举起活鲜的大鱼,向我们欢呼作回答。看到渔民丰收,我们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们带来海上的干咸菜吃光了,淡水用完了。我们本来早该返航补足给养,但为了完成鱼汛期的护渔任务,我们仍照常日夜在海上。有时渔民们听说我们水兵没有菜吃了,便使劲划船过来,拣又大又鲜的鱼往甲板上掷,我们还来不及给钱,船就开走了。
有一天,炮艇临时停泊在六横岛。我提着篮子到岸上买菜。岛上住的多是渔民家属,妇女们一看到是水兵,就二话不说,跑回家去,拿出鸡蛋、青菜,把篮子装得满满的。有的把正在下蛋的母鸡也抱来,非让带到艇上去不可。费了很多唇舌,她们才留下钱。她们又远远地一直把我送到海边。
我们到岛上找泉水吃,渔民家属也总热情地给我们找水桶、扁担,帮我们往艇上担水;有时用小舢舨装水往艇上运。渔民们的热情,更加强了我们每个水兵的责任感。虽然我们四十天没有返航,但艇上没有一个人叫过苦,我们的情绪始终饱满,愉快。在鱼汛结束,我们返航的途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我们水兵最喜爱的歌曲“远航归来”。
(本文是本报记者根据郑世全同志的日记整理的。——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