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衡水二区 组织笔墨手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12-23
第2版()
专栏:

  衡水二区
 组织笔墨手工业
【本报冀南二十一日电】衡水二区根据群众生产条件的不同,分别组织纺织、笔墨手工业。东半部三十个村庄,着重组织了纺织,群众已挖了五十二个窨子,能供一千二百四十名纺织妇女集体生产,现妇女们正昼夜轮流纺线。如北苏木村,共有七个窨子,妇女们竞赛生产。编席的男人也下了窨子;该村合作社供给贫苦妇女棉絮,先不要钱,赚钱后再要。村干提出口号:“保证全村群众春天不挨饿”。西半部十八个村的笔业生产也已开展起来。大走常、东武开河,村干把失业贫民组成了笔业合作社,有二十余名工人,集体工作。三辛庄笔业工人较多,在春冬与农暇时间,大小作坊总是起早赶晚的工作,抗战期间,作坊只剩了二、三家,经我政府扶植,现已增至二十五家,工人八十四名,每天能出笔一千六百八十枝。村中有笔贩三十六人,经常去磁州、邯郸等地,并远达晋绥边区一带。陈诡山来往顺德,二十六天一趟,带笔一万枝,即赚洋五万元,回来带墨二百斤,能赚八万元。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张福江,带着一千二百枝笔到濮阳一带去买,二十天回来,除路费外,净赚五万元。群众说:“不怕年头不好,就怕笔卖不了。只要解放区扩大,我们的生活不成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