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苏联专家米哈伊洛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03
第2版()
专栏:

苏联专家米哈伊洛夫
新华社记者 伊晓
在克拉玛依油区的人们都那么起劲的谈论着涡轮钻。人们又都是喜欢以崇敬和亲切的口吻把苏联专家米哈伊洛夫的事迹介绍给客人们。
记者在8月中旬的一天在玛纳斯河畔中拐,使用涡轮钻的一零七号探井工地,访问了米哈伊洛夫。他向记者讲述了涡轮钻的优越性能。这种涡轮钻的钻头正常转速每分钟是六百转。它的钻进效率比目前我国通用的转盘钻要高出两倍。广泛使用涡轮钻对于加速我国油田建设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6月份,克拉玛依钻探处决定在一零七号探井使用涡轮钻。但是涡轮钻比转盘钻复杂的多,钻工必须有高度技术才能掌握。而这里的钻工却很少是老手,钻井员和技师也多不过四、五年工龄。
7月15日,涡轮钻一开钻,米哈伊洛夫就来到了井上。他从涡轮钻具的拆、装、修理到操纵,一点点地教给工人,他和工人一起做,刮风、下雨,他都不离钻井。为了帮助工人学技术,在头两个星期里,他每天平均只睡五个小时觉。虽然他的宿舍离钻井不过一、二百公尺远,可是他有时候困极了,倒在井台前套管堆上便睡,就是这样,他还要告诉翻译:“几点几分,钻下到井底,要叫醒我。”每当钻下到井底,他都要亲自操纵起动,运转正常以后,他才把闸把给工人。
米哈伊洛夫不仅教导工人实际操作,他还常常为工人上课讲涡轮钻的机械原理。讲课的时候唯恐工人不懂,他常常用画图,举出实物和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说明。有一次他讲泥浆推动涡轮转的原理,就一连举出六个例子,从飞机的飞行一直讲到为什么戈壁滩上有的房盖会被大风掀掉。因此,工人们都能明白米哈伊洛夫所讲解的道理。
米哈伊洛夫常告诉工人们:涡轮钻转速快,钻得久了会磨坏钻头。可是工人们刚学会,兴头很高,7月下旬有一次专家不在,工人钻的很得劲,一大意把涡轮钻头磨坏掉在井底了。凑巧,提上钻杆以后,测井队测井斜时,又把井斜仪给掉下去了。
事故怎样处理呢?米哈伊洛夫主张捞。有的人就认为井深千数来公尺,过去在别的井发生过类似事故,十有八九都捞不上来,耽误了钻进,有时还造成更大的事故。不如继续下钻,把涡轮钻头和井斜仪磨碎。米哈伊洛夫坚决反对这种意见。他认为井斜仪是贵重仪器,价值三千多元,中国自己不能制造,都是从国外进口,绝不能轻易毁掉,能不能捞上来应该试一下。他指导着焊工作了个打捞工具——“一把抓”,并且自己操纵钻机来打捞。结果掉下去的东西都抓上来了,井斜仪一点儿也没坏。
一零七钻井工人们对米哈伊洛夫重视安全工作这一点特别感动。副钻井员张忠义和柴油机工杜述文向记者谈了这样的一些事。工人在井上工作,为了干活利落,爱把吊钳上保证安全的回绳解掉,这只要被米哈伊洛夫看见,他总要把回绳重新拴好,并且多次劝说工人不要这样作。再如涡轮钻所用的泥浆泵压力过高很危险,他自己常去检查修理,可是他严禁与检修无关的工人接近它。断猫头绳是最危险的事情。有一次他查觉猫头绳的六股线断了四股,他严格地批评了钻井技师:“同志,要对工人负责,难道你认为猫头绳断了,反正打不死技师吗?”
克拉玛依探区的人都深深地喜爱着米哈伊洛夫,关怀他的生活。但是他自己却在生活上异常地克己。当着华氏一百度左右的燥热天气,晚间他还经常在屋里写总结。翻译同志为他张罗一些生活上的事,就会受到他的批评:“你是翻译,完成你职责内的事就好了。在戈壁滩上,还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米哈伊洛夫的劳动已经有了很好的收获。仅仅一个多月的光景,一零七探井的工人们就基本上掌握起了涡轮钻。克拉玛依的第二部涡轮钻也就要在一零六探井开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