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人为的“人人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04
第2版()
专栏:

人为的“人人先进”
孙光
先进生产者运动开展得好,群众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先进经验被更多的人掌握起来,生产指标也就完成得好,先进生产者的队伍也就不断地扩大。这是普遍规律,是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老老实实地多做些工作,把先进生产者运动深入开展起来,完成生产任务固然不成问题,扩大先进生产者队伍也是不用发愁的。
可是,有些人不是首先关心先进生产者运动开展得如何,计划完成得好坏,却首先斤斤计较先进生产者的数量多少,挖空心思要让更多的人得到先进生产者的称号,于是就在评定先进生产者的标准上大作起文章来了。
据了解,仅仅纺织工业系统,就有过四种评比先进生产者的标准。本来规定连续三个月全面完成任务,就可以评为先进生产者。某些工厂的领导人员觉得这个标准太严,把“连续三个月”改成了“平均三个月”。“连续”同“平均”两字之差,就多出了大批先进生产者。这还不够,有的厂还觉得“条件太高”,想把三个月改成一个月。但三个月也好,一个月也好,总要全面完成生产任务,才评得上先进生产者,这还不是“唾手可得”的。石家庄纺织厂就来开动脑筋,订了个“一着先”的评比条件,只要有一手长处,有一个指标完成得好,不管别的指标完成得怎样,都可以当上先进生产者。
从“连续三个月”到“平均三个月”,从“一个月”到“一着先”,评比条件是步步松,先进生产者数字自然是步步升了。于是,倒好像是先进生产者运动开展得怪深入的。你瞧,先进生产者的队伍不是在“不断扩大”吗?当然,先进生产者队伍的扩大,是先进生产者运动开展得好坏的标志,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最主要的还是计划完成得好坏。采用降低评比条件的办法,固然可以“扩大先进生产者的队伍”,但并不能有助于完成国家计划。上海市医药公司就是如此。这个公司第二季度先进生产者的人数比第一季度增加了一倍,看来不坏,可是生产任务只完成80%。
先进生产者的评选标准,如果订得太高,脱离了当前的技术水平,当然会打击群众的热情,应该修订。但是,降低了先进生产者的条件,人为地“扩大先进生产者队伍”,即使“人人先进”了,国家计划却完不成,又有什么好处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