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剑门关外别有天——从宝鸡到成都之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04
第2版()
专栏:

剑门关外别有天
——从宝鸡到成都之七
 本报记者 纪希晨
蜀道不再难
过了雄伟的“一关高峙万峰盘,远客初惊蜀道难”的剑门山,眼前地势渐渐开阔起来。长满了松柏杉木的小山丘,重重叠叠,像绿色的城雉,一直延伸到天边。群山之间,玲珑蓊翠的盆地里,一阶阶的水梯田,像千万块闪灼发光的镜子,摆布在山丘的上面。这些典型的盆地景色告诉人们:火车已经开始进入四川的腹心地带了。
几天来,我沿着崇峻的高山,翻过高耸入云的秦岭,穿过人烟稀少的地震地带,渡过千折万转的江流,跨过迢迢千里的大巴山,如今,当又来到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时候,一种喜出望外的心情,使我仿佛感觉自己进入了另一个天地。啊!富饶的四川,你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以上,你怀中的七百种土特产畅销国内外许多地方;然而,在过去,尽管你孕育着丰富的物产和宝藏,可是凶山阻隔着你,恶水横断着你,粮食运不出去,土特产卖不出去。在你的怀抱里,粮食沤坏了,药材当柴烧了,矿山荒废了。当人们痛心地践踏着落在地下的水果的时候,他们是多么渴望能有一条沟通四川内外的铁路啊!
如今,愿望变成了现实,火车日夜在你的怀中奔忙;就连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伟大诗人李白的故乡——彰明县青莲乡也通火车了。这是多么叫人快心的喜事啊!已经建成的成渝,宝成铁路,正在赶修的川黔、成昆、内昆铁路,和省内四通八达的公路及内河航运,已经根本改变了昔日的蜀道面貌。假若李白今日重游四川,他将会发现:人民已在对联里改变了他的诗篇:
人民坐江山,黄河也有澄清日;
铁路联川陕,蜀道从此不再难。
访李白故居
车过彰明,我访问了李白的故乡。
渡过清澈的涪江,老远就可以看见江对面一片翠林里,有一道耀眼的红墙;两个小孩指着红墙告诉我说:
“看!那就是李白的祠堂!”
诗人离开他的故乡,距今虽然已有一千二百三十多年了,可是这里的妇孺老幼,几乎没有一个不晓得李白的生平和名字的。为着纪念他,住在天宝山脚的农民,世世代代就以“太白”和他的妹妹“月圆”,来称呼他们的村庄。竹林环抱、绿稻如茵的太白村和月圆村,像一座秀丽的花园,座落在涪江左岸的平原上面。诗人李白,就在这一带的青山绿水间,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
李白故居“陇西院”门前石壁上刻着:“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秋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大华直接青莲宅,天宝遥看粉竹楼”、“旧日谪仙楼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等三首对联。李月圆的坟墓位于“陇西院”的旁侧。她每日梳妆的粉竹楼和李白的衣冠石墓的遗迹,都在青莲镇内。彰明县西三十里的大小匡山上,有著名的“李白读书台”。在这“孤峰秀拔,宛如文笔”的美丽的山水间,诗人写出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冬日归旧山”,和脍炙人口的“蜀道难”等诗篇。可惜,这些令人向往的古迹,全被破坏得面目皆非了。当地人民和旅人,期待政府把它修复起来。
谈到“蜀道难”,白发苍苍的老人林绍贵,对我谈了一个李白骑竹马的传说:李白读书的地方,山高路险,诗人亲历“蜀道难”之苦,便制造了一匹竹马,骑着竹马,他每日往返数十里,从青莲乡沸花井打水研墨,到大小匡山去读书。
如今,在诗人的家乡,铁马代替了竹马,火车穿梭在天宝山下,绿色的山野平原上,插起的许多勘察石油的红白标杆和旗帜,象征着未来这里将会有更大的繁荣。
绿色的海洋
再往南,就到了位于涪江中游和支流安昌江会合口上的古城绵阳。这儿有公路和航运下可通三台、遂宁、合江、重庆,上可达江油、广元入陕西、甘肃,自古即是四川北部的交通要道。这里至今还遗留有不少古代历史的纪念物。如全国罕有的雕刻造像“汉厥”,魏城大佛寺的唐代石刻,西汉著名学者杨雄读书的“子云亭”、“玉女泉”、刘备入蜀时与刘璋会见处的“富乐寺”、“桃园洞”等。
这一带的物产也很丰富。今年,在绵阳专区除粮食外,单收购的木耳、芋片、麦冬、伏片就有三万五千多担,当参、天麻、药材四百多种。为着配合铁路集散物资,活跃城乡交流,今年全区将兴修二百六十公里简易公路,和六百三十公里乡村大路。这儿新建的缫丝厂、榨油厂及其他一些工厂,正迅速改变着绵阳的经济面貌。
火车穿过时断时续的浅丘陵,到达罗江白马关时,有人指着一座绿色的小山坡说:看,那就是落凤坡,是三国蜀相庞统战死的地方。距古柏环抱的庞统坟不远,有一个换马沟,相传就是刘备和庞统换马的地点。
过罗江后,眼前出现了绿茫茫的一片无边无际的大平原。看见那浩阔、美丽、富饶的景色,许多旅客都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无怪诗人杜甫,当历尽艰险,从甘肃进入川西平原的时候,写出那样气魄磅礴的诗篇:“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举目窗外,只见铁路两旁一望无际的齐腰深的稻子,像绿色的河流和海洋,汹涌澎湃,滚滚奔流在富饶的大地上。这是粮食的河,是粮食的海,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粮仓!左右纵横的河流,像千万条银蛇,在阳光下荡漾发光。竹林环绕的村庄,好似星罗棋布的群岛,矗立在绿茫茫的稻海上。田野里,到处都充溢着丰收的景象。“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杜甫曾这样描述过蜀中的风光。
在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人称为“陆地海洋”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披着绿装,每亩土地平均产粮一千二、三百斤以上。大部属于都江堰灌区的温江专区,每年产粮四十亿斤,其中单水稻即三十亿斤。
距铁路线不远,在田野里还可看到一座座古石碑坊,那是古代驿道的遗迹。新都的桂湖、宝光寺,灌县的都江堰、青城山都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唐玄宗入蜀避乱的天回镇、传说中诸葛亮修八阵图练兵的弥牟镇,都在铁路边上。
到达成都
黄昏八点钟,当火车走尽了宝成铁路,到达它的终点车站成都的时候,在音乐和人声喧嚷中,列车员客气地向旅客们告别问好。
宽阔的站场里,搬运工人正忙着上下搬卸无缝钢管、钻探机、土特产和粮食。四年前,在这儿,我目击了宝成铁路第一次破土,如今又沿着全线修好的铁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1952年7月1日,那曾经举行过庆祝成渝铁路通车和宝成铁路开工典礼的广场,如今已盖起了一排崭新的楼房和货仓。
成都,这座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名城,现在是四川省的首府,有七十多万人口。连接在这里的十多条公路和铁路,可以通向祖国的心脏和遥远的边疆。宽阔的街道上,到处可见成行的梧桐和花果繁茂的庭院。环绕城周的河流,在绿树竹丛中,把城市衬托得分外秀丽和幽静。人民公园、杜甫草堂、望江楼、武侯祠、文殊院等许多美丽如画的名胜古迹,更是吸引游人的地方。
从汉代起,成都就有了巨大的书院,汉朝著名文人司马相如、杨雄等生长、攻读在这里。现在全市有十多所大专学校,新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地质勘探学院、四川师范学院和二十多所专业技术学校,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材。
蓬勃的工业建设,把成都变得更加年青了。在郊外,从清晨到傍晚,到处都能看到紧张劳动的场面,川流不息的卡车、板车、往来运送着砖木砂石。过去几年,成都每年都要建设大批的厂房、学校和住宅,而今年的基本建设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39%以上。西南最大的机制砖瓦厂、肉类联合加工厂、现代化的成都刃具厂和其他巨大的工厂,都将陆续出现在辽阔的平原上。
正如成都市长所说:“成都正由一个消费城市向工业城市前进着。你看吧,不久的将来,它就要成为祖国内地的一个巨大工业中心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