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我们维吾尔族的区委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07
第4版()
专栏:

“我们维吾尔族的区委书记”
克敏
盛夏的一个傍晚,我访问了喀什噶尔古城西南边沿托克扎克区的区委副书记刘文礼同志。他是新疆许多区委书记中学习农业技术和当地民族语言比较出色的一个。
在他的办公室的小房间里,摆着许多他自己订购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书刊。他常常在奔忙了一整天以后的夜晚,静静地钻研农业技术。刘文礼还种了农作物试验田:茁壮的玉米,在微风中摆动着长叶子,每棵都挂上了两、三个玉米棒子,估计每亩可产一千五百斤左右。这是他根据学到的农业技术,从播种到田间管理亲手做的结果。一片整齐青绿的棉株,结满了累累的绿桃。刘文礼就在这片棉株上进行过间苗、定苗、打杈等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作,利用书本上学来的农业知识进行实践。
过去,刘文礼明明知道农民种的玉米卷起了细长的枯叶,是早应该浇水了,可是总没有充足的科学理由说服农民去浇水。现在,再也没有人把他当作种庄稼的门外汉了。今年初夏,他领导区乡干部发动农民开展了除虫运动,并且用自己学会的农业知识指导农民铲除了大部棉田的地老虎蛹。为了改变当地农民用木板磨地的习惯,刘文礼用了一整天时间,编制了一个柳条磨,亲自到地里做试验。当农民看到区委书记为他们磨过的田野上,露出了松碎的细土的时候,个个都被感动了,被说服了。立即采用了柳条磨磨地。
刘文礼在繁忙的工作中,还用很短的时间学会了维吾尔族语言,而且说得很流俐。他说:在这里工作,如果不会当地民族的语言,光靠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熟悉业务,还是不容易把工作做好的。
刘文礼出身于山西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参了军,过去根本没有读过书,他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一切都是陌生的。1953年,他和维吾尔族的区委书记分工负责征粮工作,他正好遇到一个业务水平不高的翻译,翻译常常把他对群众说的话翻成了另外的意思。有时候,他花费很多时间给群众讲道理,因为翻译不出来,群众一点也听不懂,工作开展不起来。结果维吾尔族的区委书记完成了征粮任务,而他负责的地区只完成了80%,影响了全区征粮任务的完成。刘文礼正在苦恼的时候,又知道了维吾尔族区委书记也为没有完成全区征粮任务而流了一次眼泪。这对他是多么大的刺激啊!他感到自己负责的工作比战斗任务还艰巨复杂,自己担负不起地方工作的重担子,因此有了回部队的念头,开始不安心于地方工作。
刘文礼正在思想斗争的时候,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了。在总路线的学习中,他认识了所担负的工作的重要性。他又联想到自己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受过苦,还能不安心于帮助农民过幸福生活的工作吗?这时候,他的亲密的老战友,也从部队纷纷来信,鼓励他做好农村工作,发扬人民解放军勇敢坚强和克服困难的优良传统。刘文礼偷偷地流了几滴激动的泪珠,决心不辜负党和同志对自己的希望,坚定了长期为边疆少数民族服务的信心。从此,刘文礼开始突击学习维吾尔语。他随时随地学习,不放松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在听农民讲话的时候,他就注意着每句话的辞句和发音,并记在笔记本上。为了发音正确,他还经常找维吾尔族人去谈话。经过两年多的刻苦认真学习,他终于能够流俐地用维语讲话了。
学会了维吾尔语,打破了同当地农民之间的语言壁障,工作方便多了,同群众的联系密切了。当他到农村的时候,农民们自动地围拢来,和他用维吾尔语谈得非常热情。农民有事情都愿意和他谈,他讲的话农民也愿意听。所以,维吾尔族农民们都称他“我们维吾尔族的区委书记”。(附图片)
江荧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