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从中近东集团到巴格达条约——英美争夺中近东控制权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11
第5版()
专栏:

从中近东集团到巴格达条约
——英美争夺中近东控制权的斗争——
林欣
对于埃及把苏彝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的事件,英美两国在做法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这种不同实质上反映了美英两国长期以来争夺对中近东的控制权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在中近东占有统治地位。战争期间,虽然美国竭力利用“租借法案”以及其他方法侵入中近东国家,英国还是在这个地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是这次战争却使英美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重大改变,美国在战后竭力利用英国的削弱,排挤它在中近东的势力,而英国也就想各种办法抵抗美国势力的侵入。
战后英国在中近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民族独立运动的空前高涨。美国认为这是排挤英国的好机会,于是就打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幌子,在中近东进行殖民扩张。英国虽然了解美国的殖民主义意图,但是由于本身力量薄弱,所以每当在这个地区遭到反殖民主义运动的打击时,它就对美国作一些让步,要求美国支持。美国虽然对镇压中近东的民族独立运动和英国一样感到兴趣,可是它却不愿意因而巩固英国在中近东的地位。正如英国“每日邮报”所说的:英国和美国在中东没有共同的政策,而且“只要美国(在中东)有所行动,那常常是反对英国的”。结果就使得英美在中近东的矛盾显得特别复杂和尖锐。
英国为了要镇压中近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抵抗美国势力的入侵,在战时和战后都竭力拼凑在自己支配下的各色各样的国家集团,以便巩固自己在中近东的殖民统治。
战后英国首先企图拼凑一个有土耳其参加的中近东集团。在1946年和1947年初,它利用土耳其来拉拢伊拉克和约旦,以便组成这个亲英的集团。
但是英国这个企图遭到美国的打击。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宣布以后,美国拉走了土耳其,把土耳其变成美国的小伙伴。从此美国便在中近东获得了一个进行扩张的据点。美国的扩张活动引起英国的严重不满。英国工党(当时的执政党)的机关报“每日先驱报”在1947年3月15日说:“我们对杜鲁门总统的演说的第一个反应是感到不安。我们的第二个反应也不见得会好些。”
战后,英国也企图拼凑完全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集团。在建立阿拉伯联盟的过程中,英国为了操纵未来的阿拉伯联盟,就着手拼凑“大叙利亚计划”集团。伊拉克的现任首相努里·赛义德当时在英国指使下提出了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组成“大叙利亚计划”集团,但是遭到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沙特阿拉伯的反对。
美国也反对英国的“大叙利亚计划”。这是因为美国的石油公司为了提高在中近东的竞争能力,计划建筑一条从阿拉伯半岛的波斯湾沿岸到地中海的油管,使阿美石油公司摆脱对英国油船的依赖,免除英国控制下的“苏彝士运河公司”对通过运河运输石油所课的赋税。而这条油管正是要通过拟议中的“大叙利亚计划”集团的国家的。美国也坚决反对英国把巴勒斯坦并入“大叙利亚”联邦,因为美国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以便从英国手里夺取巴勒斯坦。
当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美国支持下在巴勒斯坦的犹太区成立了以色列国家以后,美国又利用以色列作为它在中近东进行扩张活动的另一个据点。
“大叙利亚计划”遭到严重打击之后,英国为了巩固自己在中近东的地位以便抗衡美国势力的入侵,又积极拼凑比“大叙利亚计划”集团缩小一些的“肥沃新月计划”集团。按照英国的计划,伊拉克、黎巴嫩、约旦和叙利亚将组成一个联邦国家,以便把叙利亚拉到伊拉克这一边,从而加强英国在阿拉伯联盟中的影响。因此,叙利亚就成为英美帝国主义者进行阴谋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仅在1949年就发生了三次政变。结果,英国的“肥沃新月计划”集团计划也没有实现。
1951年,中近东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埃及议会也不顾英国的巨大压力,废除了奴役性的英埃协定。这时候英国害怕阿拉伯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更甚于害怕美国的竞争。美国便乘此时机,在英国支持下出面拼凑“中东司令部”,企图将新的殖民枷锁强加到中近东各国人民,首先是埃及人民的头上,以便镇压这些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并且从英国手里夺取对中近东地区的控制权。但是中近东各国人民都看穿了“中东司令部”的殖民主义性质,在他们的坚决反对之下,美国的阴谋便彻底破产了。
以后美国就决定首先把靠近苏联的中近东国家拼凑成侵略性的“北层”联盟,然后再行扩大。但是这次美国却退居幕后,策动中近东国家“自行”组织军事集团。在这一活动中,土耳其被美国指派为代理人的角色。美国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企图掩盖这个军事集团的殖民主义性质,另一方面是要撇开英国。
当然英国也十分了解美国的阴谋,所以土耳其巴基斯坦条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国对美国的严重不满。英国政府曾经提出方案,要求在未来的中近东军事集团中包括美英法三国。
美国发现在中近东拼凑军事集团,如果没有英国的合作,将会遇到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当美国指使土耳其去拉伊拉克的时候,它遇到的问题就比较棘手了。根据美国的打算,把伊拉克拉入军事集团,就瓦解了阿拉伯国家的团结,这样它就有可能对阿拉伯国家运用“分而治之”的毒辣办法,把它们逐个拉入侵略集团。但是美国在拉拢伊拉克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英国势力在伊拉克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也不能不顾虑到埃及、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对这一破坏阿拉伯国家团结的罪恶活动的反对。
因此,美国认为缔结巴格达条约有必要运用英国殖民统治的经验。同时,这样做也可以由英国单独担当阿拉伯国家反殖民主义浪潮的风险,不致使美国自己的石油利益遭到打击。
而英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中近东的摇摇欲坠的殖民统治,正迫切需要这种拼凑军事集团的新型殖民统治的方法的支持,并认为这是攫取未来军事集团的领导权,至少也是分享领导权和巩固自己在中近东的霸权的好时机。所以后来在拼凑巴格达集团的过程中,英国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1955年2月,在英美的共同策动下,伊拉克和土耳其签订了巴格达条约。英国害怕美国通过土耳其来排挤自己在伊拉克的地位,赶紧同伊拉克签订了一项新的奴役性的条约,来代替1930年英伊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同时参加了巴格达条约。
以后,巴基斯坦和伊朗也加入了这个条约。这个把北大西洋集团和东南亚集团联接起来的巴格达条约集团的侵略性质是显而易见的。甚至美英的报刊也不隐瞒这一点。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苏兹贝格承认:“所谓‘北层’——由我们发起建立的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联盟——是旨在反对苏联和埃及的。”
由于埃及、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对巴格达条约的强烈反对,使得美国是否加入巴格达条约集团的问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美国正式参加巴格达条约集团,这对它维持并扩大掠夺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决没有什么好处;同时还可能引起以色列的不满。如果美国完全不参加,这不仅不符合它拼凑军事集团的侵略目的,而且也担心英国加强它在中近东的地位而使自己的石油利益受到损失。因此美国就派“观察员”参加巴格达条约集团的会议,接着又派“观察员”常驻在这个集团的各个机构中。这样,美国既可监视英国在中近东的活动,又可避免直接遭受阿拉伯国家反巴格达条约巨浪的冲击。
同时,土耳其在美国支持下同英国展开了争夺巴格达条约集团的领导权的斗争。英国意识到,在美国帮忙下拼凑起来的巴格达条约集团,很难成为英国殖民政策的工具。因此,英国为了加强自己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便采取“决定性的措施”企图把约旦拉入这个集团,但是失败了。今年初,约旦解除了“阿拉伯军团”英籍司令的职位。给了英国在中东的地位一个严重的打击。
巴格达条约集团不但没有能够对阿拉伯国家起“分而治之”的作用,反而使得它们在殖民主义威胁面前加强了团结。在三月间埃、叙、沙三国首脑会议以后,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约旦和叙利亚签订了军事协定。黎巴嫩政府也表示反对巴格达条约。也门同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军事条约。埃及武装部队总司令被任命为埃、沙、也三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现在埃及武装部队总司令已是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门四个阿拉伯国家的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了。同时也门又向英国提出了对亚丁的要求。甚至伊朗也乘势再次向英国提出了对巴林群岛的要求。英国在中近东的地位是越来越孤立了。
但是,当巴格达条约面临着完全破产的时候,美国却又越来越公开地支持这个集团。这是因为华盛顿统治集团认为,巴格达条约组织的解体对于美国殖民势力的扩张同样会是严重的打击。因此,在巴格达集团理事会德黑兰会议上,美国正式参加了“经济委员会”和“反颠复委员会”。并且根据美国的建议,在巴格达条约集团总部派驻美国的“军事联络组”,以保证美国对巴格达集团的军事领导权。虽然美国这些措施是在“帮助英国”的姿态下采取的,其实美国这样做,决不是为了英国的利益,而是利用了英国的削弱,加强了巴格达条约集团作为美国在中近东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的作用。
美国和英国都认为,埃及的坚决反对殖民主义的态度和它的和平中立政策,是它们在中东保持殖民利益的极大威胁。因此它们企图用拒绝援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来迫使埃及改变政策。
但是它们的这个打算又失败了。埃及把苏彝士运河公司国有化,使得它们大吃一惊。英国考虑到埃及的行动对它在中东和非洲的殖民利益的影响,沉不住气,采取了武力威胁的高压手段。美国虽然也震惊于中东反殖民主义的力量的高涨,但是宁愿采取缓和中东人民反殖民主义情绪的办法,来保全自己的殖民利益,同时它又可以乘此机会把自己装扮成所谓“反殖民主义”的,骗取中东人民的信任,进一步排挤英国的势力。英国虽然对美国不满意,虽然有法国给它支持,但是英、法这一对难兄难弟自己都是势孤力薄,无能为力,拿美国也没有办法。可以预料,随着中东局势的发展,英、美之间在中东的矛盾将会向更加尖锐化的方向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