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怎样美化苏州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11
第8版()
专栏:

怎样美化苏州市
俞平伯
苏州是个美丽的城市,历史的古迹亦很多。美化市容是很有意义的,且有足够的条件的。第一,园林的建筑艺术继承宋、元、明、清四代的传统。如沧浪亭、网师园都是宋,狮子林是元,拙政园是明,留园等等是清。虽已不能完全跟原来相同,却总保存了相当的规模。现在几个主要的名园都修整了,保存了传统的风格,可谓修得又好又省。却还有一些重要的,以限于经费尚未修缮。如网师园已荒废了。环秀山庄假山还在,房屋已很少。惠荫园在一个学校里,它的假山水,公众不容易看到。据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人说,全市大小园林约有百余处。它的缺点就在于分散。将来逐步修建,用花木的荫道连结起来,则全城可成为一个大花园。
其次,城池的建筑,原来城区的规划,不但是“古”,而且很好。苏州城建自春秋吴国,距今二千五百年,后来将土城改筑砖城,而规范大致如昔。至今所谓“六城门”,如阊门、胥门等,还沿袭春秋时的名称。在全国范围,这样的城就不多。街道纵横平行相交,作棋盘式。水道也是这样,主要的城河,所谓“三横四直”。城圈以内以外都有城河如带地环绕着。这跟北京是一个格局。很显明,不是谁因袭谁,乃同出一源。这是中国古代城池建筑规划的优良传统。
现在本地人士要现代化苏州市,这本是好的。对于拆城填河,个人有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拆城说,若为交通方便起见,则功用并不多。它以里外两条城河环着(外城河是运河胥江,不能填塞,内城河现市府已在疏浚),交通主要靠桥梁,不拆是这样,拆了也还是这样。要使城内外交通便利,多开些“豁口”造些平桥也就可以了。若从另一方面想,城垣现虽失掉军事防御的价值,但它本身亦是古代建筑艺术之一。如适当地保存城垣,配着里里外外的河水,河上种了花柳,更有北寺、瑞光等古塔点缀着,并不费多少人力,而处处都是公园。拆了城,在古迹名胜方面却有不小的损失,而且是得不偿失的。
填河情形稍有不同,亦复类似。为了居民的卫生,适当填平一部分缺少水源淤浅的小浜,像苏市目前这样的计划也是对的。但大体上还该保存水网城市的特色。古人所谓“户藏烟浦,家具尽船”。今昔情形虽很不同,但“小桥流水人家”这种光景,苏州城里往往可以看到。像?葭巷、钮家巷,那一面河房临水,这一面靠河是树木,过来是窄窄的一条路,道旁又有人家。两岸之间,好些小桥横跨着。这样的巷陌表现了水国的风光,非常秀美。水和树木,在都市里,仿佛美人的一双眼睛。有人或者觉得城河很脏,这也是事实。但我以为水的洁净污秽不是本身的问题,在乎人们把不把水来弄脏。疏浚水道,经常保持清洁,一面美化城市,一面并不妨碍环境的卫生。这比一味地填塞,似乎要好一点。将来河道旁边种上花草树木,这苏州的市容更可以美丽了。我们不仅应为目前打算,并且应该有远景的规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