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扶得东来西又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9-14
第8版()
专栏:

“扶得东来西又倒”
姚文元
近来看了某些尖锐的和不尖锐的文章,我深感矫枉过正的现象的严重。我并不是提倡说八面玲珑的话,也并不是主张一讲话就要说出绝对真理,但是,我以为说话恰到好处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恰到好处的批评是最尖锐最正确的批评,“过正”的批评不是“温吞水”,就是“过火”。
可是很多人却不习惯于这种恰到好处的艺术;反对一种倾向,总要反对得过头一些才够味似的,反映在文章中,就是专喜欢抓住一点而加以夸大,绝对化。提倡百家争鸣,就一定要提倡过头,以至主张“随便什么话讲出来比不讲好”“鸣起来再说,用不着什么目的”,连为社会主义这个大前提也一古脑儿否定了;提倡独立思考,就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也作为一种束缚来反对了。反对粗暴,就连“资产阶级思想”、“唯心主义”这些词也当作“粗暴”一齐加以反对;而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时候,往往拼命强调青年的“组织性纪律性”,以至把青年个人的爱好和坚持真理的棱角也一起磨掉了;现在反对不适当地束缚青年的爱好,又有些人主张青年中存在的某些资产阶级思想也不用批判,否则就是给青年戴上一顶大帽子。……真是“扶得东来西又倒”。
现在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始实现了。很少听见有人讲“资产阶级思想在某某方面的反映”这样的话了。我希望不致于从这个完全正确的方针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在思想斗争已逐渐消失,学术战线上没有阶级斗争了。不是在反对庸俗社会学当中,已经有人在提倡一切都只应从艺术上、学术上分析,而不应从政治上加以分析吗?好像学术和政治没有什么关系似的。
当然,实际工作中“过正”的现象是很难避免的,笔直的道路是没有的,但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不必注意和纠正矫枉过正的偏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